close
原文出處:::TAIWAN台灣的國家公園::大地抒情,發現這邊有許多文章唷!太棒了~挖到寶!^^
作者:趙聰義
「貫古穿今-八通關越嶺古道重現典禮」 徵文比賽一般文章組:甲等得獎作品
在我所居住的地方,有一個地方叫拉庫拉庫溪,現在就位在玉山國家公園裡面。裡面有一條布農語叫dan-lipunh的路,翻成中文就是日本路,也就是文獻所稱的八通關越嶺古道。古道是日治時,由日本雇用平埔族和阿美族的阿勇所建造而成的路。因為表哥的關係,常常有機會進入山中看看。
每次要上山前的前一個晚上,都會去表哥的家整理。記得第一次上山,那時是大學一年級的暑假,表哥問我要不要跟著他一起去山上。我沒有參加過什麼登山活動,沒有什麼登山裝備,而一套登山裝備都是要好幾千元,對我這個學生來說,根本買不起。表哥說沒有關係,可以安排。表哥拿給一個我登山背包的架子,再給我一包馬袋和一條黑色的塑膠繩子。所穿的衣服和吃的東西就放在黃色馬袋裡面,我這一身裝備是族人在山上經常使用的。
從那一次,我開始進入長輩所稱的祖居地(maiasasng)。老人家曾經這樣說,在不知道的年代中,布農族人翻越了中央山脈,開始在拉庫拉庫溪移動。
族人進入中央山脈之後,以阿桑來戛(asang daingan)為中心延伸建立了許多分社,經過與先住民矮黑人(Sadoso)的爭鬥取得其所有的土地後,更以巒大社為中心向北方及東方擴展。
由於尋找耕地與獵場,族人從南投越過中央山脈向東方及南方移動。其中最早開始移動的為丹社群,進出的地點以太平溪(tavila)中游地區。巒社群接著沿著拉庫拉庫溪中游及太平溪上游移入,以此為據點逐漸向下游伸展。郡社是這三群中最晚進入東部的一群,約在十八世紀末。由於母社地利之便,因此郡社的移民多沿著郡大溪上游而進入拉庫拉庫溪。
我的袓先則是從那南投過來後,經過那那托克(nanadok),再到馬西桑(Mashisang)。日治時則被迫遷到現在的地方。所以拉庫拉庫溪這個地方,有我的族群、家族的集體記憶。而我尋找祖先的記憶,增加我對這個地方的情感與認同。
我們每次跟表哥進去,都會在登山口前,表哥嘴中唸唸有詞,向袓先們祈禱說。「imu tu uvaz hai ,muhan ludun sadumu,pisihala inam tu isang(你的小孩要看你們,請平靜我們的心)。」與祖靈對話後,大家也把手邊用紙杯裝的酒,灑一點在地上,表示對山的尊重。
瓦拉米-跟著我一起來
族人在遷移的過,為走過的山、溪、樹、石頭命名。每一個命名,都有屬於這個名字的故事。我尋著祖先所命名的地名,進入山區。首先進入的是南安到瓦拉米的路線,這一段沿「拉庫拉庫溪」南岸,由海拔約600公尺處緩慢盤繞溪谷上升至1068公尺高的瓦拉米。Maravi瓦拉米布農語的意思是「一起來、跟隨」。
往裡面前進去,有山風橋墨綠色的吊橋橫跨溪谷深壑。橋上望下,山壁上長滿了台灣蘆竹如垂簾掛下,迎風搖曳,像布農少女頭上用琉璃珠串成的頭飾,輕柔著飄逸。喀西帕南(Kasivanan)這裡有一座「喀西帕南事件」紀念碑。父親曾說發動抗爭的naqaisulan氏族,有一部份遷移到我們現在的部落。我們的takis vilaizan氏族,因為跟他們的姻親關係,而遷來現在這個部落。那時日本政府因為收繳槍枝,而引發族人的反抗,襲擊駐在所。
接下是則是進入黃麻、魯崙(Ludun)、哈哈比(Hahavi)、(Saigu)-賽珂是曲流,溪流彎曲的意思。在古道中,走到那裡,我都會記著這個地方的名字。這些命名符號,原本只是族人用來指示的地名,沒有特別的象徵意義,卻因為有布農族的祖先在此居住,這些地名對整個族群產生意義的變動。也對我產生意義,使我與這個空間有了聯繫,族群的集體記憶一一顯現在我的腦海中。
大分-水蒸氣
第一次進入大分的時候,是在五年前,還是個大學生。第一次進入上山的行程,就是要橫越dan-lipun。那時的路程是塔塔加-玉山-八通關-南營地-大水窟-大分-南安。
進入到大分,已經是入山後的一星期後了。帶著一個星期沒有洗澡的身體,身心疲備的進入大分。
大分布農語Dahun是水蒸氣的意思。因為在大分的溪底有溫泉露頭冒出大量蒸氣的意思。郡社又稱大分為Mongnavan,意思是平台的意思。我們在大分待了一天,算是休息天。我們趁著什息天,在那裡尋找日本的建築,大分的地形呈現階梯的多層平台構成。我們在以前的駐在所休息。我們往第二層平臺走去,那裡在日本時代曾經有兩間學校,一間是收日本人的小學,這也是拉庫拉庫溪流域中唯一的日本人小學-大分尋常高等小學校。另一間則是收布農族的小學校-大分蕃童教育所。在學校有一座紀念碑,紀念大分事件死難的警備人員。紀念碑旁原本一座地藏王像,現已不見了,以前是日本人官員在此分手的地方。日本藉由新建築的建立,來改變布農族文化所依賴的物質基礎及其面貌,並企圖在這個邊陲的山林,連接到日本。
隨意走走,走到一個角落,表哥說這個地方曾經埋了三十幾個布農族的勇士。我想起了這個可能是拉荷阿雷兄弟領導布農族攻打大分警官駐在所的大分事件。
托馬斯-黑熊
第二次入山,那時原本預定從南安進入拉庫拉庫溪南岸進入,然後在北岸出來。走到大分時,雨連續下了三天,我們就在大分什息三天。
天氣總於好轉,我們開始往托馬斯駐在所前進。Dumas托馬斯在布農語是黑熊的意思。路上總共要過三個很危險的大崩壁。還經過了Dadahun塔達芬、isila意西拉等駐在所。經過第三個崩壁時,有一位同行的人,滑了一下。趴在崩壁上,旁邊的人拉了他一下。而我就在他後面,我也嚇了一跳。我拿起事發的泥土,放在口袋中。並在口中唸著:
「isu is-ang ,katu idi mal-u你的心,不要在此停留。」
並對他說,在我們布農族的傳統中,當一個人跌倒時山下時,受到驚嚇,靈魂會留在那個地方。唯有拿起泥土,並喊三次自己的名字,靈魂才會跟著你。我把口袋的泥土放在他的手中,叫他帶下山。我想這樣他應該不會一直想剛才危險的事情,心也會安定起來。
途中,我們在仁木三十朗的死難紀念碑休息。這個紀念碑是這在古道中,職位最高的警察。站在路的轉角處看著紀念碑,想著如果我是布農族的槍手,我應該藏在那一邊。
晚上,我們停留在托馬斯。夜幕低垂,吃著以三石灶煮的了美味的晚餐,吃完飯後,喝了一點酒,熊熊的火焰,溫熱每個人的心。。在山上,酒是增加我們聊天的催化劑。我們以布農族傳統喝酒的方法,以輪杯的方式進行,喝第一杯都要向天地、祖先、自己,用手點酒。
喝酒的當中,表哥說了很多有關打獵的事情,像是獵物的在族人所受到的重視排法。依序是水鹿、黑熊、山羌…,他還感慨說大概以後沒有人會想到這裡了。卻在幾年後,八通關古道即將開通,那時就有一批批的登山客來此。布農族會因為這條路的開通,而找回屬於自己的集體記憶嗎。還是消失在整個山林呢?
太魯那斯-馬西桑 竹子和山陰
在托馬斯駐在所轉個彎,就是這條古道的支線,一條經過太魯那斯到逹馬西桑。支線古道已不能從托馬斯已經進去馬西桑,而是在繼續往前走到米亞桑,在米亞桑下切後經過米亞桑溪,上切經過太魯那斯(dalunas)大魯那斯布農語是細竹的意思。馬西桑(Mashisang)位在日出時山的陰影,馬西桑就位在陰影下,有山背或山陰的意思。
進入馬西桑是在今年的寒假事。我們尋著從南安進去,沿著拉庫拉拉庫溪左岸進去,從米亞桑轉入進入拉庫拉庫溪北岸,順勢走回卓溪。
途中經過了馬西桑,我的父親說,馬西桑是祖父所居住的故鄉。本來很早以前就有計劃要進去這個地方。第一次進入山中,因為是沿著八通關越嶺道走,所以沒有經過這個地方,那時表哥在大分指著遠方,那個地方就是馬西桑。第二次從南安進去到大分,再沿著支線進入太魯那斯,再到馬西桑。因為天氣的關係,我們只能走到太魯那斯,沒有辦法走到祖父居住過的地方。今年寒假我帶著一塊期待的心進入馬西桑。
卻忘了帶一瓶米酒,那時很懊惱。這麼會忘記這麼重要的東西,這叫我如何與祖靈對話。那時候表哥感覺很生氣的樣子,數落了我一下。難得進入祖居地,竟然會忘記帶喝的,慰祭袓靈(mai-tangus)。轉身向同行的族人,借了一瓶米酒。叫我好好的倒酒給我的袓先。拿著酒杯,心中好像空轉了一番。想著在這一路上,所遭遇的一切。Mailan-tangus一路跟隨,卻忘了帶著米酒,在我們的心中,一直深信著死去的祖先,仍然居住在這大片土地上。走在山林,卻有要有完備的山林知識外,最重要還是對祖先的崇敬。
大水窟-水池
入山的經驗中,大水窟經過了好多次。很喜歡站在南大水窟前,可以看到整個拉庫拉溪整個流域。這個地方是南投和花蓮的交接界處。
站在南大窟山,往八通關越嶺道東段遙望,可以看到喀西帕南山(Kasivanan)、秀姑巒山、馬博拉斯山(Makulas)、大水窟山(Uningav)、尖山(Haun-pudo)、南雙頭山(Antaonkon)、(Sinkang)新康山等三千公尺以上之中央山脈。山下發源出十數條大河,匯流十八公里長之拉庫拉庫溪(Lakulaku)。
往八通關越嶺道西段看,道路於穿越大水窟高原後進入台中州(即現南投縣),杜鵑營地、八通關、新高等駐在所而至東埔。並建立警察官吏駐在所(Kinsats-sukaisiu)。
看著所走過的部落,看著這一條完工於大正十年的古道。回顧著布農族在這塊土地的發展來看,古道對族人來說,並不是一個很重要的路。我們原本有屬於自己的獵路、姻親路。我們有自己的聯絡道路與台東、高雄、南投的族人聯絡,以大分來講,都可以一天的路程到達這些地方。他在臺灣的重要性,其獨特性完全是因為他串連起堅固的權力網絡,有著象徵日本權力的駐在所,教育所以及開發山中的可能性。這條古道在現代來說確是深具歷史意義的道路,但對於布農族來說,那是一條流離的路吧。
下山
每一次走出祖居地,表哥會叫山下的族人,在登山口等我們。我們會在那吃東西,並且把我們身上的食物,送給接我們的人,他必須在那個地方吃完,不能帶回部落。表哥會叫我對著祖居地唸著:「salizan,katu panduu hann luun,muanstua沙力浪,不要停留在山中,回到山下吧!」招換的我心。
每次唸著禱詞,心中對著這一條古道有許多感慨。在太魯閣事件後,日本開始推行「五年理蕃事業」,第一步就是沒收原住民的槍枝和彈藥。在治理的過程中發生了多起抗爭事件,這條路因此建立起來的道路。霧社事件後,日本為了切斷布農族人的聯繫,利用這一條古道將這一帶布農族遷移下來。日本離開的五十年,這條古道要正式對外開放。布農族要如何看這對我們來說,是什麼意義的古道呢?他要展現出對我們族人有什麼的意義,這是一條走向毀滅的過去?還是未來另一個政府展示權力的場所。我只知道布農的獵路在古道建立後,早已埋入古道下。
作者:趙聰義
「貫古穿今-八通關越嶺古道重現典禮」 徵文比賽一般文章組:甲等得獎作品
在我所居住的地方,有一個地方叫拉庫拉庫溪,現在就位在玉山國家公園裡面。裡面有一條布農語叫dan-lipunh的路,翻成中文就是日本路,也就是文獻所稱的八通關越嶺古道。古道是日治時,由日本雇用平埔族和阿美族的阿勇所建造而成的路。因為表哥的關係,常常有機會進入山中看看。
每次要上山前的前一個晚上,都會去表哥的家整理。記得第一次上山,那時是大學一年級的暑假,表哥問我要不要跟著他一起去山上。我沒有參加過什麼登山活動,沒有什麼登山裝備,而一套登山裝備都是要好幾千元,對我這個學生來說,根本買不起。表哥說沒有關係,可以安排。表哥拿給一個我登山背包的架子,再給我一包馬袋和一條黑色的塑膠繩子。所穿的衣服和吃的東西就放在黃色馬袋裡面,我這一身裝備是族人在山上經常使用的。
從那一次,我開始進入長輩所稱的祖居地(maiasasng)。老人家曾經這樣說,在不知道的年代中,布農族人翻越了中央山脈,開始在拉庫拉庫溪移動。
族人進入中央山脈之後,以阿桑來戛(asang daingan)為中心延伸建立了許多分社,經過與先住民矮黑人(Sadoso)的爭鬥取得其所有的土地後,更以巒大社為中心向北方及東方擴展。
由於尋找耕地與獵場,族人從南投越過中央山脈向東方及南方移動。其中最早開始移動的為丹社群,進出的地點以太平溪(tavila)中游地區。巒社群接著沿著拉庫拉庫溪中游及太平溪上游移入,以此為據點逐漸向下游伸展。郡社是這三群中最晚進入東部的一群,約在十八世紀末。由於母社地利之便,因此郡社的移民多沿著郡大溪上游而進入拉庫拉庫溪。
我的袓先則是從那南投過來後,經過那那托克(nanadok),再到馬西桑(Mashisang)。日治時則被迫遷到現在的地方。所以拉庫拉庫溪這個地方,有我的族群、家族的集體記憶。而我尋找祖先的記憶,增加我對這個地方的情感與認同。
我們每次跟表哥進去,都會在登山口前,表哥嘴中唸唸有詞,向袓先們祈禱說。「imu tu uvaz hai ,muhan ludun sadumu,pisihala inam tu isang(你的小孩要看你們,請平靜我們的心)。」與祖靈對話後,大家也把手邊用紙杯裝的酒,灑一點在地上,表示對山的尊重。
瓦拉米-跟著我一起來
族人在遷移的過,為走過的山、溪、樹、石頭命名。每一個命名,都有屬於這個名字的故事。我尋著祖先所命名的地名,進入山區。首先進入的是南安到瓦拉米的路線,這一段沿「拉庫拉庫溪」南岸,由海拔約600公尺處緩慢盤繞溪谷上升至1068公尺高的瓦拉米。Maravi瓦拉米布農語的意思是「一起來、跟隨」。
往裡面前進去,有山風橋墨綠色的吊橋橫跨溪谷深壑。橋上望下,山壁上長滿了台灣蘆竹如垂簾掛下,迎風搖曳,像布農少女頭上用琉璃珠串成的頭飾,輕柔著飄逸。喀西帕南(Kasivanan)這裡有一座「喀西帕南事件」紀念碑。父親曾說發動抗爭的naqaisulan氏族,有一部份遷移到我們現在的部落。我們的takis vilaizan氏族,因為跟他們的姻親關係,而遷來現在這個部落。那時日本政府因為收繳槍枝,而引發族人的反抗,襲擊駐在所。
接下是則是進入黃麻、魯崙(Ludun)、哈哈比(Hahavi)、(Saigu)-賽珂是曲流,溪流彎曲的意思。在古道中,走到那裡,我都會記著這個地方的名字。這些命名符號,原本只是族人用來指示的地名,沒有特別的象徵意義,卻因為有布農族的祖先在此居住,這些地名對整個族群產生意義的變動。也對我產生意義,使我與這個空間有了聯繫,族群的集體記憶一一顯現在我的腦海中。
大分-水蒸氣
第一次進入大分的時候,是在五年前,還是個大學生。第一次進入上山的行程,就是要橫越dan-lipun。那時的路程是塔塔加-玉山-八通關-南營地-大水窟-大分-南安。
進入到大分,已經是入山後的一星期後了。帶著一個星期沒有洗澡的身體,身心疲備的進入大分。
大分布農語Dahun是水蒸氣的意思。因為在大分的溪底有溫泉露頭冒出大量蒸氣的意思。郡社又稱大分為Mongnavan,意思是平台的意思。我們在大分待了一天,算是休息天。我們趁著什息天,在那裡尋找日本的建築,大分的地形呈現階梯的多層平台構成。我們在以前的駐在所休息。我們往第二層平臺走去,那裡在日本時代曾經有兩間學校,一間是收日本人的小學,這也是拉庫拉庫溪流域中唯一的日本人小學-大分尋常高等小學校。另一間則是收布農族的小學校-大分蕃童教育所。在學校有一座紀念碑,紀念大分事件死難的警備人員。紀念碑旁原本一座地藏王像,現已不見了,以前是日本人官員在此分手的地方。日本藉由新建築的建立,來改變布農族文化所依賴的物質基礎及其面貌,並企圖在這個邊陲的山林,連接到日本。
隨意走走,走到一個角落,表哥說這個地方曾經埋了三十幾個布農族的勇士。我想起了這個可能是拉荷阿雷兄弟領導布農族攻打大分警官駐在所的大分事件。
托馬斯-黑熊
第二次入山,那時原本預定從南安進入拉庫拉庫溪南岸進入,然後在北岸出來。走到大分時,雨連續下了三天,我們就在大分什息三天。
天氣總於好轉,我們開始往托馬斯駐在所前進。Dumas托馬斯在布農語是黑熊的意思。路上總共要過三個很危險的大崩壁。還經過了Dadahun塔達芬、isila意西拉等駐在所。經過第三個崩壁時,有一位同行的人,滑了一下。趴在崩壁上,旁邊的人拉了他一下。而我就在他後面,我也嚇了一跳。我拿起事發的泥土,放在口袋中。並在口中唸著:
「isu is-ang ,katu idi mal-u你的心,不要在此停留。」
並對他說,在我們布農族的傳統中,當一個人跌倒時山下時,受到驚嚇,靈魂會留在那個地方。唯有拿起泥土,並喊三次自己的名字,靈魂才會跟著你。我把口袋的泥土放在他的手中,叫他帶下山。我想這樣他應該不會一直想剛才危險的事情,心也會安定起來。
途中,我們在仁木三十朗的死難紀念碑休息。這個紀念碑是這在古道中,職位最高的警察。站在路的轉角處看著紀念碑,想著如果我是布農族的槍手,我應該藏在那一邊。
晚上,我們停留在托馬斯。夜幕低垂,吃著以三石灶煮的了美味的晚餐,吃完飯後,喝了一點酒,熊熊的火焰,溫熱每個人的心。。在山上,酒是增加我們聊天的催化劑。我們以布農族傳統喝酒的方法,以輪杯的方式進行,喝第一杯都要向天地、祖先、自己,用手點酒。
喝酒的當中,表哥說了很多有關打獵的事情,像是獵物的在族人所受到的重視排法。依序是水鹿、黑熊、山羌…,他還感慨說大概以後沒有人會想到這裡了。卻在幾年後,八通關古道即將開通,那時就有一批批的登山客來此。布農族會因為這條路的開通,而找回屬於自己的集體記憶嗎。還是消失在整個山林呢?
太魯那斯-馬西桑 竹子和山陰
在托馬斯駐在所轉個彎,就是這條古道的支線,一條經過太魯那斯到逹馬西桑。支線古道已不能從托馬斯已經進去馬西桑,而是在繼續往前走到米亞桑,在米亞桑下切後經過米亞桑溪,上切經過太魯那斯(dalunas)大魯那斯布農語是細竹的意思。馬西桑(Mashisang)位在日出時山的陰影,馬西桑就位在陰影下,有山背或山陰的意思。
進入馬西桑是在今年的寒假事。我們尋著從南安進去,沿著拉庫拉拉庫溪左岸進去,從米亞桑轉入進入拉庫拉庫溪北岸,順勢走回卓溪。
途中經過了馬西桑,我的父親說,馬西桑是祖父所居住的故鄉。本來很早以前就有計劃要進去這個地方。第一次進入山中,因為是沿著八通關越嶺道走,所以沒有經過這個地方,那時表哥在大分指著遠方,那個地方就是馬西桑。第二次從南安進去到大分,再沿著支線進入太魯那斯,再到馬西桑。因為天氣的關係,我們只能走到太魯那斯,沒有辦法走到祖父居住過的地方。今年寒假我帶著一塊期待的心進入馬西桑。
卻忘了帶一瓶米酒,那時很懊惱。這麼會忘記這麼重要的東西,這叫我如何與祖靈對話。那時候表哥感覺很生氣的樣子,數落了我一下。難得進入祖居地,竟然會忘記帶喝的,慰祭袓靈(mai-tangus)。轉身向同行的族人,借了一瓶米酒。叫我好好的倒酒給我的袓先。拿著酒杯,心中好像空轉了一番。想著在這一路上,所遭遇的一切。Mailan-tangus一路跟隨,卻忘了帶著米酒,在我們的心中,一直深信著死去的祖先,仍然居住在這大片土地上。走在山林,卻有要有完備的山林知識外,最重要還是對祖先的崇敬。
大水窟-水池
入山的經驗中,大水窟經過了好多次。很喜歡站在南大水窟前,可以看到整個拉庫拉溪整個流域。這個地方是南投和花蓮的交接界處。
站在南大窟山,往八通關越嶺道東段遙望,可以看到喀西帕南山(Kasivanan)、秀姑巒山、馬博拉斯山(Makulas)、大水窟山(Uningav)、尖山(Haun-pudo)、南雙頭山(Antaonkon)、(Sinkang)新康山等三千公尺以上之中央山脈。山下發源出十數條大河,匯流十八公里長之拉庫拉庫溪(Lakulaku)。
往八通關越嶺道西段看,道路於穿越大水窟高原後進入台中州(即現南投縣),杜鵑營地、八通關、新高等駐在所而至東埔。並建立警察官吏駐在所(Kinsats-sukaisiu)。
看著所走過的部落,看著這一條完工於大正十年的古道。回顧著布農族在這塊土地的發展來看,古道對族人來說,並不是一個很重要的路。我們原本有屬於自己的獵路、姻親路。我們有自己的聯絡道路與台東、高雄、南投的族人聯絡,以大分來講,都可以一天的路程到達這些地方。他在臺灣的重要性,其獨特性完全是因為他串連起堅固的權力網絡,有著象徵日本權力的駐在所,教育所以及開發山中的可能性。這條古道在現代來說確是深具歷史意義的道路,但對於布農族來說,那是一條流離的路吧。
下山
每一次走出祖居地,表哥會叫山下的族人,在登山口等我們。我們會在那吃東西,並且把我們身上的食物,送給接我們的人,他必須在那個地方吃完,不能帶回部落。表哥會叫我對著祖居地唸著:「salizan,katu panduu hann luun,muanstua沙力浪,不要停留在山中,回到山下吧!」招換的我心。
每次唸著禱詞,心中對著這一條古道有許多感慨。在太魯閣事件後,日本開始推行「五年理蕃事業」,第一步就是沒收原住民的槍枝和彈藥。在治理的過程中發生了多起抗爭事件,這條路因此建立起來的道路。霧社事件後,日本為了切斷布農族人的聯繫,利用這一條古道將這一帶布農族遷移下來。日本離開的五十年,這條古道要正式對外開放。布農族要如何看這對我們來說,是什麼意義的古道呢?他要展現出對我們族人有什麼的意義,這是一條走向毀滅的過去?還是未來另一個政府展示權力的場所。我只知道布農的獵路在古道建立後,早已埋入古道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