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年度三大流星雨之三的雙子座流星雨,非常推薦大家去看喔!為什麼?因為雙子座屬冬季星座,又是黃道星座之一,12月時於臺灣地區幾乎整晚可見,且當它升到最高時(約凌晨2:00左右),幾乎位在正天頂。而且這個燦爛的流星群常有些速度中等(秒速35公里)且明亮(2等左右~火流星程度)的流星,更棒的是由於12日逢朔,對於觀測雙子座流星群將有莫大的助益喔!
雙子座流星雨固定發生在12/7~12/17之間,極大期預測發生在12/14凌晨6時20分的前後2~3小時,數量可能約為60~120之間。輻射點(radiant)位在雙子座的北河二(Caster,孿生子中哥哥的頭)附近。而13~14日逢月齡為1~2的眉月,因此傍晚時月亮即西沈,幾乎整晚沒有月光影響。建議可在12/13的傍晚20時以後一直觀測到12/14的凌晨天亮時,如果預報時間正確,則愈近天亮時間,流星數量會愈多。
欣賞流星雨,不需任何特殊器材,只是要注意欣賞地點要可見到天空範圍愈開闊、愈黑暗愈好!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12月已入冬,天氣寒冷,在室外,尤其是高山上觀賞流星雨要小心保暖,並提防露水或結霜。
有趣的是:雙子座流星雨似乎在1862年突然出現,在此之前完全沒有任何相關的紀錄。1860~1870年代只記錄到10~20顆左右的流星,到1980~1985年則增至60~110顆左右,流星數量一直逐年增加。有研究指出:可能是因為流星體的繞日軌道有比較明顯的進動,約每世紀退行1.6度左右。從1860年之後便逐漸漂移、接近地球軌道之故,之後將又逐漸漂離地球;因此近百年來是這個小行星軌道最接近地球的時候,連帶的使雙子座流星雨的數量也逐漸增多。所謂的軌道進動,是指這個軌道平面的方向在太空當中並不固定,會逐漸轉動;地球軌道也有進動,因此有歲差的出現。而退行則是指軌道平面轉度的方向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方向相反。研究結果建議:地球軌道應只在1800~2100年之間雨此流星體軌道有相交。所以,可能在2100年之後,雙子座流星雨就會從地球的天空中消失了。
此外,更有趣的是:一般流星雨通常都是某顆彗星物質留在其軌道上而引起的;但雙子座流星群的來源卻是一直是個謎,找不到任何與其軌道契合的彗星。直到1983年10月,天文學家經由IRAS(紅外天文衛星,Infrared Astronomical Satellite)在天龍座中發現到一顆小行星,當時暫時命名為1983TB,後來才確認這顆小行星以每1.4年的週期繞著太陽公轉,且軌道相當橢圓;後來經軌道測定後,給予正式名稱為MP 3200(Phaethon),並發現與雙子座流星雨的流星體軌道完全吻合,因而確認它是正宗的雙子座流星雨起源。這是天文界第一次確認小行星與流星雨有關。
但另一個問題又隨之而起:大家所知的小行星,不就是一顆大石頭?如何會在其軌道上留下這麼多的流星體?難不成它其實「曾經」是一顆彗星,只是因為外層的揮發物質已經全部蒸發光了,留下核心部分的石頭,才成為一顆小行星?若果如此,那麼,現在所有觀察到的彗星會不會終有一天都會變成小行星呢?還是它「本來就是」一顆彗星,只是它的彗髮與彗尾太稀薄,以致於觀測不到?但根據光譜觀測結果,卻又確定它的表面呈現岩石狀態?到底MP 3200是小行星還是彗星?這個問題,留給大家去討論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