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 看電視長知識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照片取自:ATUNAS七頂峰前進基地營官網相簿~http://atunasbasecamp.blogspot.com/

  本來在家沒電視看,覺得很可惜,剛好發現火龍果家貼出連結,可以上網收看,真是太棒了..:)

  攀登是辛苦的,而公視的柯金源導演更詳實的記錄下一切,更令人敬佩....What a Good Job!

網路免費收看~應該是可以看到2/1日
http://www.ch5.tv/VOD/content.php?media_id=16687&sublevel_id=596&lk_ch=T&theMode=0&

公視-我們的島~官方網站
http://www.pts.org.tw/php/html/island/index.php

《前進南極》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11689

P.S:片長約1小時,請備妥時間收看,非常值得一看!

採訪/攝影:柯金源
撰稿:柯金源、張岱屏
剪輯:沈紘騰、陳慶鍾

 南極是全球平均溫度最低,風力最強,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陸極地,為了了解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層面,以及紀錄台灣人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過程,公共電視新聞部首度前進南極,全程紀錄登山隊員,在惡劣的極地中,攀登南極洲最高峰的艱辛歷程,並用鏡頭見證白色大地的風華與挑戰。

製作緣起:

 南極是全球平均溫度最低,風力最強,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陸極地,為了了解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層面,以及紀錄台灣人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過程,公共電視新聞部首度前進南極,全程紀錄登山隊員,在惡劣的極地中,攀登南極洲最高峰的艱辛歷程,並用鏡頭見證白色大地的風華與挑戰。

節目內容:


一、前進南極

 四位在高山大川之間尋找夢想的人,2007年12月中旬,再度出發了。近兩年來,他們在企業界的資助下,已成功爬上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當中的五座頂峰,他們今天的目標是南極洲的文森峰,為了紀錄白色大地的真實面貌,我跟隨著他們前進南極。

 根據研究資料顯示,南極洲是影響地球氣候變遷的主要地區,台灣世界七頂峰登山隊的隊員,在前往南極洲之前,首先前往智利與阿根廷的南部,我們來到全球最長的安地斯山脈之帕塔哥尼亞高原(Patagonia),先適應環境與調適體能,我也抓住難得的機會,觀察高原冰河消退的情形。

 灰色冰河快速消退的問題,只是地球暖化的表徵之一,我們也到俗稱世界盡頭的澎塔亞雷納斯地區(Punta Arenas),觀察太平洋東南海岸環境與麥哲倫企鵝的棲地,試圖多了解一點南美洲環境的訊息。我們從平靜的海灣,走到波濤洶湧的水域,看見這一群南美洲特有的企鵝,這個物種在2006年間,曾經先後遭遇食物不足,因而營養不良死亡,與海岸污染的雙重威脅。看到麥哲倫企鵝成群徜徉岸邊的畫面,希望能夠真實永遠的存在。

 結束南美洲的環境觀察行程,我們正式前進南極,搭乘軍事運輸機改造的客貨兩用飛機,首先飛越麥哲倫海峽之後,就進入「南極公約」所定義的,南緯60度以南之南極地區,也就是南冰洋的上空,此時,我們也特別獲得允許進入駕駛艙,拍攝南冰洋的浮冰漂流與消溶的情形。當進入南極洲陸塊,白色大地映入眼簾之際,才驚覺挑戰真的要開始了。

二、南極冒險家的轉運站

 南極洲愛國者山基地營,是進入南極點與攀登最高峰的主要轉運站,雖然南極到台灣的直線距離大約是一萬二千多公里,但因為飛機航線的關係,台灣世界七頂峰登山隊從台灣出發,必須經過五次的轉機,約飛行了四萬公里,最快也要四天,才能到達這個全球冒險家的集散地。

 南極洲的低溫與強風,是人類的挑戰之一,為了降低風險,我們特別挑選在南極的夏季與永晝期間造訪南極,但天意還是讓人的盤算失準。

 從走出運輸機踏上冰面跑道的那一刻,就感受到極地的壞脾氣,愛國者山基地(Patriot Hills Camp)海拔約800公尺左右,天氣相當不穩定時好時壞,有時太陽高照,但低溫難耐還間歇飄著雪花,有時強風來襲,颳起千推雪,猶如置身咆哮巨人的淫威之下,讓人不得不低頭臣服。

 基於「南極公約」的規定,愛國者山基地營(Patriot Hills Camp)的管理必須符合許多環境保護的規範,像電力是以太陽能為主。

 在2007年的最後一天,我們還是被困在愛國者山基地,來自不同國家的研究人員與冒險家,全部聚集在大帳棚一起倒數歡度跨年之夜,白板上也寫上十幾種不同語文的新年祝賀語,大家短暫的拋掉壞天氣的陰霾。

三、登山前奏

 來自不同國家的登山專家,聚集到愛國者山基地之後,都會接受專業登山嚮導的建議,與其他登山隊員重新培養攀登默契,並一起練習登山安全技術,從繩結、繩隊行進、冰斧運用與滑落制動,到冰河裂隙救援技術等等。

 我們五位登山隊員也利用在攀登基地營的空檔參與練習,還特地真實體會掉下冰河裂隙的情形,與滑落拉扯的力道。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來自不同國家的登山隊員正式整裝,首先要調整背負與雪橇的重量。

 文森峰攀登基地營海拔約2100多公尺,今天我們要從這裡背著背包與拖拉雪撬,裝載50公斤左右的登山裝備與物資,往上推進到第一營,海拔約在2700多公尺,大約是需要三個小時左右,嚮導說這是給我們的適應行程,接下來會越來越難。

 當我們到達營地之後,必須面對廢棄物的處理問題,因為南極地區必須力行環境管理規範,所以文森峰各個營地的所有外來物質,必須分類並運出南極地區,包括排泄物。

 「像糞便與尿尿必須分離,所以會有不同的處裡方式,每個營地通常會有一處共同尿尿的小洞,至於糞便,就必須以專用的塑膠袋裝起來,這個專用塑膠袋包含有衛生紙、消毒濕紙巾、除臭劑、內裝塑膠袋與外密封口袋,使用之後,再帶到基地營統一處理,才不至於污染乾淨的白色大地。」登山嚮導詳細的向隊員說明排泄物的處理方式。

 熟悉了南極的登山規範之後,我們趁著天氣轉晴,繼續推進到海拔3000公尺左右的第二營,同時也為了建立主峰的攻頂營地,我們也在海拔4200公尺,主峰與第三高峰的鞍部,設置一處高地營,並儲存足過一週以上所需的攀登物資。但是,第二營到高地營之間的海拔落差,高達1200公尺左右,冰雪坡度在30到60度之間,加上背負著20公斤左右的登山裝備與物資,實在是很辛苦與危險。登山隊員們穿著雙重靴加上冰爪,每隻腳的額外負擔多了二公斤左右,尤其,極地山區的氧氣比一般山區要低許多,雖然這一段陡坡是在4000公尺左右,但呼吸的感覺,其實與五、六千公尺左右的高山是差不多。

四、登頂行動

 所有登山隊員到達高地營之後,大都會休息一天,儲備體力,並等待適合的天氣攻頂。我們也趁機到隔壁帳棚串門子,拜訪知名的國際嚮導,並做點國民外交。我們在狹小的炊事帳棚內,拿起鍋碗瓢盆,來了一段打擊交響樂,這是在緊張與壓力重重的攀登行程裡,自得其樂的即興典範之作。

 但是,在談笑歡樂之間,天氣卻逐漸轉差,我們開始為早上去攀登主峰的登山隊伍擔心了起來。到了下午,風力轉強、雪片紛飛、整個山區已被風雪籠罩,部分登山帳棚,並被強風吹垮,日本登山隊員緊急搶救,其他隊員也趕來幫忙。

 這個時候高地營的無線電傳來求救的訊號,整個高地營立即繃緊神經,幾位嚮導也馬上著手救援計畫。第一波救援人員,由二位資深嚮導結一個繩隊前往主峰方向搜救,另一位登山嚮導陶德帕西(Todd Pasey),在營地以鐵圓鍬製造高頻音效,試圖引導失去方向的女子登山隊。

 約二個小時之後,在迷濛的風雪中,傳來好消息,迷路的登山隊員終於被救援人員找到了,總算是有驚無險,這三位登山隊員都是經驗豐富的國際登山好手,但還是因為大意,差一點造成嚴重錯誤。

 1月8日,今天依然飄著小雪,天氣還是沒有明顯轉好,但遠方的山頭是依稀可見,登山嚮導認為天氣是轉趨穩定的,所以決定趁勢攻頂。早上九點多,十五位登山隊員,隨著三位嚮導陸續出發,經過7個多小時的努力,終於到達文森峰的主稜線,海拔約4800公尺,這時候的風速約30公里左右,雖然是許可登頂的安全範圍之內,但登山隊員到了這個階段已經相當疲憊,加上約相當於6000公尺的低氧環境,並在狹小的冰雪岩混和地形攀爬,必須相當謹慎小心。

 下午五點左右,台灣首支登山隊伍的五位成員,終於成功站上南極洲的最高峰,其中,江秀真並同時完成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紀錄,她是華人世界、台灣第一位完攀世界七頂峰的女性登山專家,她在文森峰頂的感觸相當深刻,「雖然我12年前去過聖母峰,但在短短兩年把最後六座完成,?的非常艱辛,但是只要有信心,困難就不算什麼了。」

 原住民登山專家伍玉龍,在攀登七頂峰的過程中每次都會帶著國旗登頂,他在南極的頂端,說出了不平凡的話語:「因為我愛我的國家,這個旗子已經跟我走了六次,可能以後還會好幾次。」

 六年級的謝穎泝和黃致豪,一個頑皮的叫著「誰要嫁給我!」,一個開心的大叫:「四個人都中樂透啦!」在零下二十度的南極,在海拔4897公尺的峰頂,他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從哪裡出發,就回到那裡,1月20日清晨,在台北的機場大廳,已經擠滿許多準備迎接追尋夢想的勇者,在親人相互擁抱與疼惜聲中,四位愛山的人,也同時聽到世界最高峰的呼喚。

採訪側記:

 能踏上南極的土地,相信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願望,不過當身上背著五十公斤的登山裝備、糧食與攝影器材,在零下二、三十度的雪地,一步一步的往山頂前進,卻是一項非常艱鉅的考驗;導演柯金源在沒有攝影助理與挑夫的協助下,獨自一個人帶著攝影器材,跟隨七頂峰的四名隊員一同攀登文森峰,在這段旅程中,他不再只是一個攝影師,而是攀登隊的一員,或許沒有最好的攝影機,沒有完整的後援,沒有時間停下來精心雕琢畫面,然而呈現的卻是最真實的生命感動。

leon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原文是在登山補給站的EAGA兄於2005.0413所發表的。

  好想看喔,不過通常都有安排去爬山,天呀...有誰要幫忙錄影呀? XD

  老麥繼MIT台灣誌後,在中視推出「走在台灣的脊樑上」,每週半小時介紹國家步道,時間是每周日下午5點到5點半。4/10已播出第一集,介紹「特富野古道」。重播時間為隔週日早上5點半到6點。也就是說像我錯過第一集了,可以在4/17一大早看第一集,當天傍晚再看第二集。

  目前規劃24集,太平山(2)+朝陽步道+東眼山+拉拉山+奧萬大+能高越嶺(3)+八仙山+鳶嘴稍來+武陵農場+合歡山+大雪山+獨立山+大凍山+阿里山+特富野+雙流+墾丁+池南+林田山+浸水營(2)。

  節目標榜是半紀錄式,不知水準如何,但對老麥有一定的信心。期待中。

  我又查了一下中視網站提到:除中視主頻道週日五點至五點半首播外,中視主頻道早上五點半到六點、中視新聞頻道週日中視十二點半到下午一點、中視生活台週六早上七點半到八點、中午十二點半到下午一點、晚上七點半到八點等時段也可觀賞「走在台灣的脊樑上」。

  但是,中視有分那麼多頻道嗎?我怎麼都不知道呀??誰能告訴我,pls....( 偶幾乎都沒在看電視 ><~ )
看了同學幫我錄製的節目後,除了好看還是好看,謝謝啦!四角褲超人^^

leon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節目網址:http://www.pts.org.tw/~web01/battlefield/index.htm

今天才發現...第一集沒看到....好像還沒重播..殘念 ><

3/30(三) 22:00 第一集 決戰大員島

  「西元一六六一年四月卅日,從午夜到清晨,熱蘭遮城附近的海域被濃霧包圍,完全看不見海面的情況,傳說中即將攻打台灣的國姓爺,沒想到就在這天發動攻擊 ……… 」這是荷蘭東印度公司駐守台灣最後一任總督:揆一,對這場世紀之戰的第一手記錄。

  在近代各起戰役中,鄭荷之戰是中國唯一獲勝的戰役,當時雙方已使用近代化武器,同時在談判過程中,亦已具備十足的外交手腕,經此一役後,台灣開始成為中國的版圖 ……

4/6(三) 22:00 第二集 浴血古石門

  西元一八七四年,日本軍隊侵入恆春半島,並以三千六百五十八人的軍力圍攻牡丹鄉排灣族部落,事件的發生雖然只在恆春半島的山區,但是整起事件卻對台灣造成全面性的影響,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牡丹社事件」。

  日本政府為了攻打牡丹社,特別設立「台灣蕃地事務局」,並且任命西鄉從道為總指揮,當時日本政府所憑藉的理由,就是牡丹鄉的排灣族部落,殺害了五十四名琉球人 ……

4/13(三) 22:00 第三集 天險雞籠山

  西元一八八四年,清法戰爭蔓延至基隆,當時法軍雖有多次大規模攻擊行動,但是更多的時間卻是和台灣的疫病、以及基隆的雨勢互相博鬥,法軍的戰鬥力不斷被耗損,法軍死於霍亂熱病及其他不知名疾病者,更多過於戰死沙場!在這樣的情況下,清軍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反攻行動,只是不斷建築堡壘和挖掘濠溝,以進行騷擾性的突擊;當時法軍不但要保持高度警戒以保護病兵,連埋葬死去士兵的墳場都要二十四小時派兵駐守 ………

4/20(三) 22:00 第四集 血染吉浦巒

  西元一八七七年,清光緒三年八月,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地區的阿棉社與納納社的阿美族原住民,反抗駐守當地的清軍,雙方交戰數月、死傷慘重,此即是大港口事件。

  當地的阿美族認為,事件發生的原因,可能是文化或語言的溝通不良,以及清軍過度動用族人勞力,因而導致戰爭的發生。事件結束後,當地的阿美族離開他們的祖居地吉浦巒,大量遷移到別的地方,原本人口稠密的部落迅速凋零,而清朝駐軍也在光緒六年撤離大港口,只在花東縱谷的瑞穗鄉留下一座昭忠祠,祭祀死難的士兵。

4/27(三) 22:00 第五集 台灣民主國(上)

  西元一八九五年,日本樺山總督與清朝代表李經芳,在公義號船上簽署馬關條約,完成台灣交接儀式。

  在台灣近代史上,馬關條約是一則非常重要的條約,其影響最甚者,即是台灣澎湖永久割讓給日本,若非第二次大戰日本變成戰敗國,也許現在的台灣仍是日本的一部份。

  在談判過程中,其實台灣當地已獲知被割讓的消息,台灣的官員及士紳,為確保主權不被異族統治,從北到南群起反抗,共組台灣民主國,決心對日抗戰到底 ………

5/4(三) 22:00 第六集 台灣民主國(下)

  台灣民主國在台灣史上可謂相當特別,因為它是由少部份官員及某些士紳所組成、意欲對抗日本強佔台灣的歷史事件。台灣民主國存在時間非常短暫,在北部只有十三天,而若延續到南部劉永福的部份,嚴格而論也只有半年。但是乙未戰爭是台灣人反抗日本的開端,而台灣歷史中,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在這一場戰役中,日本人出動大量軍隊,台灣人亦犧牲慘重 ………

5/11(三) 22:00 第七集 爭戰澎湖島

  西元 1895 年、明治廿八年三月,日本伊東司令官在松島旗艦上,下達佔領澎湖島的命令,同年三月十五日上午九點,聯合艦隊和陸軍混成支隊從日本佐世保軍港出發,正式航向澎湖島;三月廿日下午三點,船艦抵達澎湖島的將軍澳嶼,開始偵察登陸地點。三月二十三日,日軍順利登陸裡正角,當天即占領太武山,隔天攻佔拱北炮台,長驅直入馬公城,沿途幾乎毫無抵抗。三月廿六日,日軍於馬公城設立澎湖列島行政廳,短短數天之戰,澎湖群島即完全歸屬日本,時間長達五十年。

5/18(三) 22:00 第八集 雲湧奇萊山

  西元 1914 年、大正三年,時值台灣總督府五年理蕃計劃最後一年,但是位居東部太魯閣地區的原住民卻仍未歸順,總督府遂下令軍警部隊一萬二千名,以東西夾擊的方式,由合歡山及外太魯閣地區內外夾攻,全力圍勦頑強的太魯閣原住民,當時的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並且親赴戰場,駐紮於合歡山地區。

  分佈於太魯閣崎嶇山區的部落分別被日軍攻破了,但是惡劣的地形與颱風豪雨卻讓日本人吃盡苦頭,日軍於戰鬥之餘還需修築道路,但也因此,太魯閣之美逐漸對外開啟 ………

5/25(三) 22:00 第九集 抗戰古南庄

  發生於西元 1902 年賽夏族的南庄事件,在台灣武裝抗日的歷史中,雖不像北埔事件及吧哖事件那般顯著,但它卻是日本人在佔領台灣之後,透過國家政治權力深入並侵犯原住民固有領域;以今天的眼光觀之,南庄事件是一則日本統治者,意欲對當地強大勢力做一調整,及對樟腦利益的爭奪,所衍生而出的偶發事件,這是國家專賣進入台灣原來的社會調整,及對樟腦利益的爭奪,所衍生而出的偶發事件,這是國家專賣進入台灣原來的社會,在沒收或重整經濟結構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衝突事件。

6/1(三) 22:00 第十集 殺戮舊北埔

  北埔是一處位於新竹與苗栗兩縣交界的小山城,近年來因政府提倡老鎮新風貌的社區再造計劃,成功的轉型成遠近馳名的觀光景點。西元 1907 年、明治四十年的十一月十五日,一陣槍響劃破了新竹北埔的寧靜,驚醒了日本帝國原以為可以高枕無憂安居台灣的美夢。事件的引爆點位在北埔東南方、約五公里的內大坪,這裏是日本人心目中,理蕃政策最成功的模範隘勇線,但是沒想到,引發暴動的不是別人,竟是負責看守隘勇線的隘勇們。

  為還原事件發生原因及過程,外景小組走訪館藏台灣舊史料極豐富的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也實地來到事件發生地點,透過耆老、鄉紳的抽絲剝繭,為這曾經寫下台灣抗日戰役中,一頁不可磨滅的歷史,作另一次的回顧與省思。

6/8(三) 22:00 第十一集 前進李棟山

  日據時代發生的李棟山事件,主戰場是在現今新竹縣尖石鄉,全鄉七個村落,人口約八千二百人,族群分佈大都以泰雅族為主,此地的泰雅族素以勇猛驃悍聞名,同時又有出草獵人頭的習俗,所以從清朝到日治時期,當地的衝突不斷上演,尤其到了明治時期最後幾年,衝突有越演越烈的趨勢,此時日本政府開始採取強烈高壓的手段對付泰雅族人,因此也爆發台灣抗日史上的李棟山事件。

  日本人在台灣的理蕃戰爭中,李棟山是唯一建有古堡的地方,它所象徵的意義是,在這一場戰役中,原住民以少擊眾,將日本人打得傷亡慘重、甚至嚇破了膽 ………

6/15(三) 22:00 第十二集 符禍吧哖

  西元 1895 年,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從此之後一直到日本人離開台灣,全台各地不斷爆發抗日行動,西元 1915 年發生在台南縣玉井、南化、左鎮一帶的吧哖事件,可以說是漢人最後一次、牽連人數也最多的武裝抗日事件。

  當時參與事件的台灣人幾乎全數遭處決,無辜的村民百姓受連累者不計其數,多處村莊甚至被焚莊血洗 ………

6/22(三) 22:00 第十三集 最後馬赫坡

  西元 1895 年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後,在最初幾年,台灣原住民對日本人的反抗相當激烈,霧社地區也不例外;西元 1901 年日本人以埔里做為前進基地,開始討伐霧社原住民, 1903 年日本人為了順利控制霧社的賽德克族,便利用族群間的仇恨,讓布農族誘殺一百多名賽德克壯丁,並且搶走武器,從此日本人的勢力完全進入這片山區。

  西元 1930 年的霧社事件,在當時不僅驚動全台灣,連日本社會也受到震撼,對當時的日本政府而言,霧社在殖民政策的統治下,已經成為高度日本化的地區,甚至可以說是模範蕃社,但是卻發生當地原住民激烈的抗日行動,這根本是意料之外的事 ………

leon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