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Message/One.asp?MessageID=19448

  本篇內容是從原討論串整理而來,把非必要的討論串刪除,若有原討論串有更新,本文亦會隨時更新。

  若原作者不願意轉載,麻煩告知我一聲,我一定會立刻刪除,若造成困擾還請多多見諒!


討論串第1篇
發表aliang66(ㄚ亮)
寫入2005/02/28(一)09:23from211.76.*
編修2005/02/28(一)09:32

  登山垃圾不是新聞,這裏公佈兩張廢電池的照片是紀錄於2004年12月的南二段之行。回來後曾連絡報社,看來真是舊聞,報社對於高山的廢電池垃圾興趣缺缺。

  其餘還有10張照片(含這兩張共12張約1.38MB)可以連結下面網址:


討論串第9篇
發表aliang66(ㄚ亮)回給u9123511(LEoN)
寫入2005/03/01(二)17:26from211.76.*

  除了隨時有人默默的在作之外,其實,特別提出「淨山」的呼籲也是不錯的。每隔一陣子因為某事件再度提出來,可以常常提醒大家這件事情。

=====

  另外,我個人認為「果皮」還有「子」在較高山山區應該帶下山來。

  我的出發點就在於希望「高山」能儘可能的保持原來的自然的風貌,果皮,種子是不應該出現在那種地方的。

  有些人認為這是回歸大自然,但是要看回歸到什麼地方。好比有些人認為「放生」是好的,除了製造這個行業中的供應商捕捉的商機之外,隨便的放生都造成該處的生態改變。當地的物種被外來的強勢物種所取代或消滅。

  在入境澳洲時,飛機上都會作「消毒」的動作,任何可能帶入別地區的種子進入澳洲的都可能在長遠上改變一些生態。現在也不准觀光回國的隨便攜帶水果等等,檢疫應該不只是防止病毒細菌的侵入而已。這可能需要專業的人再來說明了。

  我選擇比較嚴謹的態度來看待「果皮和子」。


討論串第13篇
發表rober(rober)
寫入2005/03/02(三)14:34from61.221.*

  去年在合歡山辦了2次淨山活動,清出很多垃圾,請看相片


討論串第15篇
發表aliang66(ㄚ亮)
寫入2005/03/02(三)22:12from211.76.*

  我認為越高的地方,必須要求得更加嚴謹,理由簡單,這是水資源的源頭。

  在現實上,我也承認「排遺」是最難執行的一塊。我個人設定三等級的登山垃圾:

  1. 最嚴重者是屬於化學類的,其中「廢電池」是我認為其中最嚴重的,也是我個人所設定要公開呼籲的集中目標。其他還有洗碗精,洗髮精,肥皂等等。

  2. 其他的垃圾:瓶瓶罐罐等,還有各類食品的包裝等等。

  3. 排遺衛生紙。

  關於衛生紙,能攜回真的是最好的,今天剛好發現下面的討論,可以看看。

  大家可能會使用濕紙巾、面紙或是衛生紙,據了解,面紙和衛生紙是不太一樣的,比較起來,應該是面紙比衛生紙更不容易腐化吧?(有專業的人,請幫忙解說一下細節內容的差異)。玉山線到排雲山莊之前,現在有兩處的廁所,裡面就有提到不要丟進去的包括「面紙」,衛生紙算是允許的。

  實際面的執行應該是最不容易,但是看到上面的討論中,還是有人很認真的處理這個問題,我真的也很敬佩。


討論串第16篇
發表aliang66(ㄚ亮)
寫入2005/03/02(三)22:29from211.76.*

  現在每當我在健行的時候,垃圾是我會隨時紀錄的一個項目,我要為登山的垃圾問題留下歷史紀錄。

  1. 但是拍多的,一定要整理並找出典型的重點來發表,否則大家看多了,會失去焦點。

  2. 雖然不知道是誰惡意的丟垃圾,但是照片都有時間,我紀錄下了某特定時間的某特定地方的垃圾。當時,或之前有哪些隊伍走過,當事人自己應該很清楚。

  3. 還有幾個垃圾紀錄,再次提出如下:


討論串第21篇
發表TACAN(若者)
寫入2005/03/04(五)17:05from218.165.*
編修2005/03/04(五)18:51

  這個中國大陸的網頁有廢電池的說明,我認為很中肯:http://www.people.com.cn/BIG5/huanbao/56/20021203/880142.html,廢電池能不能亂丟這已不用再爭論,除了鎳鉻電池比較毒(目前已不常用),鎳氫充電電池每種廠牌也都號稱符合環保,汙染的程度應該用科學的觀念來量化,使用量最大的一般碳鋅和鹼性乾電池目前都已不准添加水銀,即使是鈕釦型的水銀電池含水銀的量亦是非常低,尤其「一顆一號電池爛在泥土裏,能使1平方公尺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粒鈕扣電池(扁平狀)可使600噸水無法飲用,這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這句常被引用的話,一顆一號無水銀電池爛在土裏真的可以讓一平方公尺的土地永久失去利用價值?永久是多久,難道和被幅射物質污染的一樣嚴重?說這句話的人到底有何根據,他有真正做過實驗嗎?想要宣導環保觀念其出發點是好的,但舉例時還是請說真話。


討論串第22篇
發表aliang66(ㄚ亮)
寫入2005/03/04(五)21:05from211.76.*
編修2005/03/04(五)21:14

TACAN兄找來的這一篇很值得參考:
  關於毒害的問題,隨著科學的改進,已經不算是"高污染"的垃圾,引用該篇開始的一段話

廢電池中汞的含量很少,對環境影響不大,可以和生活垃圾一起填埋。
集中回收如果處理不當,反而容易造成局部地區的汞污染。

  如果毒性的污染性低並分散開來,確實要比集中所造成的累積污染要安全得多。了解毒性部分的安全(或說危險)的程度,讓我們覺得比較釋懷。因為談到了"毒性"的問題,讓我想到在<<�經濟學的第一堂課>>一書 (ISBN957-607-708-7)p119看到的三個案例:

(和本討論串有些離題,但值得一提)

案例一:美國政府禁用"二溴乙烷",因為可能致癌,這化學物質原本是用來殺死花生上產生黃麴毒素的黴菌.結果花生醬三明治的致癌比率並沒有減少,反而是以前有使用"二溴乙烷"時致癌率的75倍

案例二:實驗強迫餵食白老鼠"代糖"讓白老鼠長出腫瘤來,實際上,一個人可能要喝掉林肯紀念館的"映景湖"的湖水那樣多的低糖可樂,才會攝取到同樣的致腫瘤的劑量

文中說:"這種對化學物質的畏懼可能會有危險的後果"於是又引出了一個案例如下:

案例三:祕魯政府在看到了美國一份致癌因素報告之後,降低了飲水中"氯"的含量,結果導致50萬人得到霍亂,四萬人因而死亡
========
  話說回來,我不因為它是低毒物而默許這種垃圾拋棄在高山上,個人一向認為對於"高山"必須採取更嚴謹的態度。

  現在,把我個人分類的三等級垃圾分別放在三個池子裡面:
  1號池子是腐朽的廢電池或肥皂或洗髮精等等(其實應該把腐朽的食物也歸類在此)。
  2號池子有空寶特瓶,或糖果等的包裝垃圾。
  3號池子裡面有排遺。

  當我必須從這三個池子作選擇的時候,2號池子是我第一個選擇,再來是3號,最後不得已的時候1號池子也得接受.當然了,在取水的時候,不能再攪拌了。

  撇開毒性的問題:(污染水源不一定只是因為汞的毒性才算污染)(腐爛的食物也可以污染水源)

  我個人還是要把廢電池,洗髮精,洗碗精等"化學性"的垃圾,再加上會腐爛的棄置食物垃圾,歸為第一類需優先處理的對象。第二類屬於瓶瓶罐罐,包裝,果皮等等。第三類是排遺。

  個人依然針對拋棄第一類垃圾的人提出嚴厲的譴責,希望登山健行的人必須自制,能有效改進登山丟垃圾的行為,才是我的目的所在。至於垃圾的毒性,那是另一項議題。
========
P.S.關於"舉例時還是請說真話"一事,如有人引用了"一顆電池會造成....."等,不見得他是要說假話,一則他引用了舊的資料,一則教育的宣導結果吧!

leon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本文轉錄自 [MountainNews] 看板

作者: zce (薰衣草之戀) 站內: MountainNews
標題: [文摘] 適應性及高山疾病 Rick Curtis
時間: 2005/02/27 Sun 09:17:36

適應性及高山疾病 Rick Curtis

作者:Rick Curtis

  在高海拔地區旅行可能是危險的。本文僅用於教學目的,它並不能取代專門的培訓和相關的經驗。普林斯頓大學及本文作者對於任何個人使用本文內容或參考資料概不負責。本文試圖為外行提供一些有關高山疾病的基礎材料。有關高山病的醫學研究不斷的擴充著我們有關其起因及診治方面的知識。當你決定去高海拔地區時,應及時掌握這方面最新的資料。本文所含資訊其時恐已過時。

  高海拔--我們總是為山巔之上的非凡景象所陶醉。然而高度本身就具有風險。瞭解這些風險是非常重要的。其危害首推高山病。從紐約飛到丹佛(1525米)並於當天下午驅車上至山腳(2438米)。接著徒步趕往一號營地(2745米)。第二天再登至3048米處。你開始陷入劇烈的頭痛並感到噁心和虛弱。如果情況更糟以至你可能難以行進。這樣的情形並非罕見。因此瞭解高度對於生理上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

什麼是高度?

高度分別有下述幾個等級定義:

高(2438-3658米[ 8000-12000英尺]),

非常高(3658-5487米[12000-18000英尺]),

極 高(5500米以上 [18000+ 英尺])。

  由於很少有人去過這樣的高度,因而難以知道誰會受其影響。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等因素並不與是否易患高山病相關。一些人身受其害而另一些人卻不為所累。有些人似乎比其他人更易受其影響。大多數人在2438米左右的高度上只有極小的感覺。如果你從未登臨某個高度,保持警覺是必要的。假如你曾毫無困擾的達到過某一高度,只要適當的適應,你通常可毫無困難的重返這一高度。

高山病的起因:

  在海平面高度,氧氣濃度為21%,大氣壓平均為760毫米汞柱。隨著高度的增加,其濃度不變,但每單位空氣中氧分子個數卻減少了。在海拔3658米的高度上大氣壓僅為483毫米汞柱,每單位空氣中氧分子數量大致比其正常值少40%。為了滿足身體的充分供氧。你必須加快呼吸的頻率(即使在休息時)。這種額外的呼吸增加了血液中的含氧量,但已達不到在海平面高度時的濃度。既然維持身體活動所需的氧的數量是相同的,身體必須進行調整以適應缺氧的環境。此外,為某種尚未完全搞清的原因,高海拔和低氣壓能使體液從毛細管泄出,進而引起體液積於肺部和腦部。沒有充分的適應而長時間置身于高海拔地區會帶來潛在的嚴重後果,甚至染上危及生命的疾病。

適應性:

  引起高山病的主要原因是太快的上到太高的高度。在給定的時間裏,身體試圖適應由高度引起的氧分子減少,這個過程即為所知的高度適應過程。該過程通常需要1~3天。舉例來說:如果上到3048米的高度然後在這個高度上停留幾天,身體便能適應這一高度。當再上至3658米時,身體又將試圖去適應這一新高度。這種漸進性的適應性改變使身體能夠更好的承受缺氧環境。

增大了呼吸的深度:

  肺動脈的壓力增大,從而強迫血液流至肺部那些在低海拔時通常不發揮作用的部分。 身體產生更多的紅血球以運送氧。產生更多有益身體的?。血紅素中的氧被釋放出來並被輸送到身體器官組織中。

防止高山病:

  防止高山病有兩種途徑,充分的適應和藥物預防。以下是進行適應性過程的基本指導方針:

  在可能時應避免乘坐飛機或汽車直接抵達較高的高度。最好從低於3048米處的地方開始步行上去。如果乘坐飛機或汽車直接上到該高度,在24小時內務必不要過量活動和繼續登高。在3048以上的高度,每天僅應上攀305米。高度每增915米應進行一天的休整。

  在高處攀登而在低處睡覺是登山者最常採用的策略。只要能返回海拔相對較低的地方睡覺,在一天內上攀的高差大於305米也無妨。

  如果已表現出初期的高山病症狀,在症狀減輕前不要再上。

  假如症狀惡化,務必下!下!下!。

  記住:不同的人適應能力是不同的。在繼續上攀前要絕對確信所有同伴均已充分適應了。

  體內應保持充份的水份,適應過程中通常伴隨有脫水,所以須喝大量的水來保持水份(每天至少喝3 - 4升水),尿量應充分並保持清澈。

  在第一次到達高海拔地區時應儘量放鬆,不過分強迫自己。白天進行一些輕微的活動比躺倒要好。這是因為在睡眠時呼吸功能會減弱,使症狀惡化。

  避免煙酒及其它有鎮定作用的藥物如:巴比妥酸鹽類,鎮定劑類及安眠藥。在睡眠中這類鎮定類藥物會進一步減弱呼吸系統的功能,從而使症狀惡化。

  吃含有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70%以上的卡路里來自於碳水化合物)。適應過程會由於脫水,過度勞累,飲酒和服用鎮定類藥物而受到阻礙。

藥物預防:

Diamox:

  該藥能加快呼吸以利代謝更多的氧,從而減弱由缺氧而引起的症狀。它對於改善夜間睡眠時的呼吸功能減弱具有較好的效果。由於在服用後須經過一段時間該藥才能發揮功效,所以應在開始上攀的24小時前服用並在上攀後連續服用至少5天。喜馬拉雅救援協會醫學部門的建議是每次服用125毫克,每日兩次(早上和晚上各一次),(標準用量是每次250毫克,但他們的研究表明對大多數人來說減少用量其功效並無區別,某些人可能仍須服用250毫克)。該藥可能造成的副作用是嘴唇及指尖發麻,視覺模糊,味覺改變。正確的使用應依據醫生的處方。

  Diamox 屬於磺胺類藥物。磺胺類過敏者禁用。現已發現 Diamox 對無磺胺過敏史者亦能引起過敏反映,Frank Hubbel 醫生推薦在旅行前應進行該藥物的試驗性服用。因為在某些偏遠地區嚴重的過敏反應是難以醫治的。

Dexamethasone:

  該藥是規定用於治療由急性高山病所引發的腦部及其它器官水腫。服用劑量為每日兩次,每次4毫克。服用該藥應開始於未上攀之前幾天。因其可能引起嚴重的副作用,服用時應僅遵醫囑並慎用此藥,

急性高山病(AMS):

  在高海拔地區急性高山病是一種常見病,有75%的人在超過3048米的高度上會出現輕度症狀。急性高山病的發作取決於高度,上升速度及個體適應能力。在適應過程中許多人都會出現急性高山病的早期症狀。症狀通常出現于抵達高海拔處之後的12 - 24小時內並在抵達後的第三天左右迅速減輕。其早期症狀包括:頭痛,眼花,疲憊,氣短,沒有胃口,噁心,睡眠不安並通常感覺不舒服。夜間由於呼吸功能減弱而使症狀更趨加劇。這種早期症狀並不妨礙正常的活動,隨著身體的逐步適應,在兩到四天內症狀會逐漸減退。只要症狀較輕,儘管有些困擾,仍可以適度的速度上攀。在行進中一旦出現症狀應及時通告隊友。急性高山病被認為是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某種變化所引起的神經方面的疾病。屬於高海拔腦水腫的輕度形態。

急性高山病的治療:

  唯一有效的治療是適應或下降。輕度急性高山病患者可通過服用能克服頭痛的鎮痛性藥物或 Diamox 來緩解症狀。但應記住症狀緩解並不意味著問題解決了。Diamox 能使呼吸加快從而增大了氧的代謝,減輕了由缺氧引起的症狀,它特別有助於改善夜間的呼吸。

中等程度的急性高山病:

  中等程度急性高山病的症狀包括:即使服用藥物也不能緩解的嚴重的頭痛,噁心並嘔吐。急遽虛弱和疲憊,氣短,失調,難以正常活動,儘管患者可能仍能自行走動。對此有效的治療只能是服用功效更強的藥物或降低高度。有時僅下降70 - 100米都有助於減輕症狀,而下降305 - 610米後將會有實質性的改善。在下降24小時後會顯著好轉。患者應留在這一高度上直到症狀消除(3天左右),此時他已能夠適應並可再次上攀。判斷一個人是否處於中度急性高山病的方法是讓他腳尖對腳跟的走一條直線,正像清醒度測試一樣。當一個人處於失控狀態時是走不直的,這表明他需要立刻下降。讓中度高山症患者在其不能自行行走(撤出已成必要)前及時降低高度是至關重要的。

重度急性高山病:

  重度急性高山病患者表現出嚴重的上述症狀,包括在休息時氣短,不能行走,智力下降,肺部積液。重度急性高山病患者應立即下撤到較低高度(610~1220米)。

  有兩種其他類型的高山病,高原腦水腫(HACE)及高原肺水腫(HAPE)。這兩種病均不常發生,尤其對於已充分適應了的人來說是這樣。引起這兩種疾病的原因通常是太快的上到太高的高度或上到太高後滯留在那裏,由於缺氧造成體液滲漏並沿毛細管壁進入腦部或肺部。

高原肺水腫:

  肺水腫是由於肺部積水,肺中的液體阻礙了有效的氧氣交換。情況嚴重時血流中的含氧量降低,從而引發黃萎病,消弱大腦功能甚至死亡。症狀包括休息時仍感氣短,胸悶,明顯的疲憊,夜間感到窒息,虛弱,不斷的咳嗽並咳出白色、稀釋或多泡沫的液體。當患者頭腦混亂並失去理智時表明他已進入腦部缺氧狀態。判斷肺水腫的方法是觀察患者在活動後的恢復時間。假設在地面時心律及呼吸在活動後需X秒恢復,而在高海拔處卻需遠大於X秒的時間。這就可能意味著肺中已積水。對肺水腫患者來說下撤是必要的挽救生命的方法(610 - 1200米),任何肺水腫患者必須撤離並就醫進行治療。

高原腦水腫:

  腦水腫是體液滲入腦組織而引起腫脹的結果。其症狀包括頭痛,失調,虛弱,神志清醒度降低,如:喪失方位感,喪失記憶,出現幻覺,精神病行為及昏迷。腦水腫通常發生于抵達高原後的一星期或更長的時間。嚴重腦水腫患者如不能得到及時救治會危及生命。立即下降是必要的挽救方法(610 - 1220米)。有幾種藥經臨床確認可用於現場救治,但這些藥的使用需經一定的培訓。任何腦水腫患者必須撤離並就醫治療。

其他治療高山病的藥物:

Ibuprofen: 可有效的減輕高海拔所引起的頭痛。

Nifedipine: 可迅速減小肺動脈壓力並對肺水腫有一定療效。

吸氧可減小高山病的影響。

Gamow 袋:

  這項聰明的發明徹底改善了高原地區高山病的現場救治。該袋基本上是一個帶泵的密封室,將患者安置在裏面並將其充脹,使袋中充滿空氣,能有效的增加氧分子濃度,人為的創造一種低海拔環境。僅需10分鐘,袋內即可形成等同於915~1525米或更低高度的大氣環境。置身於袋中一兩個小時後,患者的身體將恢復到低海拔狀態。它能維持患者在出袋後將近12小時,足夠患者下降到低處並作進一步適應。袋子和泵共重6.3公斤,現已被許多高山探險隊使用。短期旅行如遠足或探險亦可租用 Gamow 袋。

Cheyne-Stokes 呼吸:

  在3000米以上高度,大多數人在睡覺時都經歷過一種被稱為Cheyne-Stoke 呼吸的週期性的呼吸間斷。這種呼吸模式表現為:開始是一小段淺呼吸,隨即漸增為歎氣般的深呼吸並很快又衰減下來,呼吸可能完全停止幾秒鐘後又再度開始淺呼吸。在呼吸停止期間,人通常會變得不安並被突然的窒息感所驚醒。睡眠被打亂使登山者更趨疲憊。

  Acetazolamide 有助於減輕這種週期性間斷呼吸的情形。在高海拔地區這種類型的呼吸並不被認為異常。然而如果這種現象發生於生病期間(此處指其他疾病而非高山病 )或受傷( 特別是頭部受傷 )後可能是一種嚴重病變的徵兆。

leon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出處: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Message/One.asp?MessageID=10692&Process=Group

本篇內容是從原討論串整理而來,把非必要的討論串刪除,若有原討論串有更新,本文亦會隨時更新。

若原作者不願意轉載,麻煩告知我一聲,我一定會立刻刪除,若造成困擾還請多多見諒!


討論串第 1 篇
發表 redteam119(小鍾) 
寫入 2004/07/03(六) 17:10 from 211.21.* 
有甚麼資格嘲笑我....
剛看到了這逼篇文章:

討論串第 3 篇
發表 Joyce(夏天) 
寫入 2004/06/28(一) 09:24 from 61.30.* 

  記得剛開始登山時,都規規矩矩的把自己用過的衛生紙都帶下山...因為放在塑膠袋,每次打開當然就有臭味,後來被資深山友嘲笑,說那是會腐爛的東東,丟在山上沒關係...我知道是有關係的,在內心深處,我知道我應該怎麼做,但當人人都亂丟亂拉的時候... 很難不同流合污

  話題有點扯離了,很高興有人發起這個運動,雖是小女子,但是儘量做囉...謝謝 !

-----------------------------------------------------------------------

"後來被資深山友嘲笑"<-----我對這一句話很感冒!曾經在往合歡西峰一路撿拾垃圾。
卻在西峰三角點親眼目睹新竹縣某登山團體(帽子,但實際並未證實)
大剌剌的拋棄垃圾....
等他們離去自己再去把那些垃圾撿起來~
當時沒有直接去制止他們.因為我知道制止只會有衝突發生~
他們是一群中年人(不屑稱他們為:山友)
身上帶著昂貴的攝影器材.身上穿著讓人流口水的裝備~
打著"愛山"的名號登山.實際卻是汙染這座山的劊子手.....
還要扭曲新手的登山觀念.嘲笑不跟他們同流合污的山友!

被嘲笑......我還是會繼續用環保的心態去登山的!

因為他們是"長輩"所以我以"晚輩"的身份尊重他們"年紀"大.....
但不代表我尊敬他們爬個幾座山.爬了多久山....

依我的個性~我不會跟你客氣的!.....請不要依老賣老~

(本文絕不是針對所謂的老山友及全部的新竹縣登山團體!言詞如有不妥還請見諒)


討論串第 10 篇
發表 aceralba(aceralba) 
寫入 2004/07/05(一) 23:11 from 203.203.* 
關於垃圾掩埋
其實的確有很多人有錯誤觀念
覺得橘子皮、煙頭、衛生紙都是會腐化的
連我以前的生物老師都不例外
不過高山的溫度相當於家裡冰箱下層冷藏室的溫度
如果可以把水果保存在這樣的溫度
請問有機物質怎麼可能分化
分化的速度又是何其緩慢
煙頭的部分幾乎都是濾嘴
某方面來說應該是算不好分解的化合物吧

但幾乎每星期都有機會去高山淨山的我
是真的不會都把垃圾帶下山
第一當然是帶不完
第二是很多垃圾帶下山的處理方式是一樣的
還是垃圾,也沒法處理

當然以一個最完整的觀點
我們應該把任何不存在於山上的東西帶下山
leave compeletly no trace
不過在這個仍有
很多登山的人丟垃圾
很多登山攝影的人攀折花木
的地方
很難要求太高

加上台灣夠潮濕
大部分的有機物質如果有埋的話不會不容易腐化
所以並不會反對大家埋有機物
不過煙頭、種子、及非有機物質的塑膠、濕紙巾等
對土地的負面影響大
又不會太重,所以不埋

玻璃罐因為全台灣只有中部一家公司有回收利用
大部分的時候是垃圾
所以有時會把玻璃打破埋起來

對於是山上卻又是半開發的地方
有機廢料在改良土質肥沃度還蠻好用
讓光禿禿的邊坡有機會生長種植一些原生種
也算一種復育吧
減少自己被土石流壓死的危險

leon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作者  habas (發現新大陸)                                   看板  Mountain
標題  關於高山症的迷思
時間  2005/03/04 Fri 10:16:20

  關於高山症所引發致命的肺水腫和腦水腫,有很多簡易的報導和我們常識中處理方式是更容易雪上加霜的。我不是專業的醫師,登山經驗也談不上豐富,但曾有過一次同行伙伴肺水腫差點併發腦水腫,兩次周遭友人肺水腫和長達一個月在醫院照顧肺積水病人的經驗,因而有一些感想和迷思和同是喜愛山野活動的伙伴分享,不敢保證以下言論全屬正確,若有不一樣的意見想法也歡迎提出或指正。

  關於高山症相關資料也可連至蘇文正醫師的網頁有更為詳細和正確的說明
  http://www.geocities.com/vjso01/index.html

  1. 已有腦水腫肺水腫的患者, 躺下來休息會比坐著或站立更容易喘、呼吸困難、更累。

  一般我們所處理任何症狀的方式便是躺下來休息和多喝水、薑湯,這也是處理感冒的原則但是如果是腦水腫肺水腫,躺下來和多喝水只會雪上加霜,肺部受到積水壓迫會使得呼吸更為困難,喝水也應適量即可,一般處理肺積水還會給予利尿劑,利尿劑也可作為處理肺水腫腦水腫的用藥之一,而不只是一成不變的Diamox。

  1. 已有肺水腫和腦水腫的患者,停下來休息會比行進更容易喘。

  承第一點,可作為判斷腦水腫肺水腫的重要參考依據,讀過一大串的關於高山症腦水腫肺水腫的文章,其判斷依據無非是
乾咳、頭痛、中心鉗發紫、肺部有囉音...等等但這些症狀都和感冒、失溫等等模稜兩可,而我猜想多數的登山人不太捨得因為一個小小感冒就放棄好不容易成行的行程或撤退,然而上述症狀卻又不易斷定為高山症肺水腫而馬上立即做出下降高度的正確動作,(當時我就一直搞不懂囉音是什麼...聽說有點像氣泡,可是當時事發時聽也聽不出來),我想除非是有聽過「標準囉音」,比較容易判斷出來....

  因而停下來休息會比行進更喘、躺下來會比坐著呼吸更為困難,我想便是一個很反常也容易和感冒區分的症狀。

聲明:此建議來自臨床經驗,尚未經專業醫師證明

  1. 腦水腫可不經肺水腫及高山症初期症狀(頭痛、嘔吐)引發

  所謂頭痛嘔吐其實只是高山症裡面最輕微的症狀,但是腦水腫可不經由這種症狀發生,所以不能將這種症狀最為主要判斷,有的案例死者生前只是覺得突然四肢無力、睡不好而已,然後直接惡化昏迷。而同行伙伴所當時引發的肺水腫,由於有肺水腫的症狀,所以較為容易引起注意,然據其本人所述,其之後腦傷比肺傷更為嚴重....ex.腦袋瓜混沌不清了半年。

  另帶澄清一點,有許多報導的錯誤邏輯「某某某因體力不支引發高山症...」,然而其實是高山症引發體力不支,四肢無力是高山症的果,而非因,其也是症狀之一。

  1. 原本就有感冒症狀,更容易引發高山症,即便是登山老手。

  高山症並不是只會發生在第一次上高山的新手,我周遭所真實發生過的三起高山症引發肺水腫案例全都是有上過高山的人,其中兩起登山經驗甚為豐富,其中一起甚至有豐富的雪地經驗。

  1. 高山症肺水腫腦水腫不是只發生在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

  我周遭兩起案例 ,一起便是在 2600m ,一起則為2100m

  以上,歡迎提出指正,也希望有所幫助。

leon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信人:rstsai.bbs@csie.nctu(HMTechica),信區:mountain
標題:定位原理
發信站: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TueDec2004:55:451994)


網路版前言

=====================================================

  在某一次閒聊中,我們和傅子煜學長談到了中程山技術傳承的問題。他說:「我們現在的這些技術,搞不好幾年前蘇文政他們那些人就有了!」為了不讓我們這代發展出的定位技術失傳,於是我開始動手寫這篇文章。雖然這是兩年前的事了,但那時的讀圖定位能力正達巔峰期,且用了很長的時間來構思,此刻我一團亂的腦筋,竟也想不出那些該更新,只好請各位耐心指教小弟的錯誤。如同前幾篇文章一般,我所做到的都還只能勉強算是拋磚引玉的工作,如果要把這些東西變為教材或可行的方案,都還要有各位來幫忙補充更正及潤飾才行。還望各位能多參與討論。最近看了很多各位討論GPS的文章,覺得這篇文章可能有些幫助,所以提早把它登上來。下週之前我會把有關登山安全的系列最後一篇--「隊伍審核」趕出來,希望各位能多捧場並參與討論,謝謝!

摘要

  定位之原理乃是利用等高線地圖和指北針,在腦中建立地形的影像,然後和實際地形相較,猜測現在位於地圖中何處。此技術可用於預測將遇到之地形並安排行程。

(一)等高線地圖

◆種類

 目前常用的地圖中,有助於定位的有下列幾種:

  1. 五萬分之一等高線圖。

  2. 二萬五千分之一等高線圖。

  3. 一萬分之一航空照像等高線圖。一般用於參考林相及局部地形,不直接用於定位。

  4. 舊版五萬分之一等高線圖。

  5. 中央圖書館可查到之日據時代台灣等高線圖。

◆查閱方法

  地圖之借印方法,略。

  注意五萬的細線高差是二十公尺,粗線高差是一百公尺,方格為一公里平方;而二萬五及一萬的細線高差是十公尺,粗線五十公尺,方格面積同上。其他圖例請詳讀地圖下方符號表,地圖判讀方法請參閱有關書籍。

◆精準度分析

  等高線地圖乃是參照測量數據手繪而成,故其誤差來源有:
  1. 測量取點不足,造成精密度不良,或繪圖者偷懶明顯例子如五萬"新城"圖中的丹錐山,山腰的溪溝全沒畫出來。其他許多地圖亦有此問題,如鋸齒狀稜線常被畫為緩稜等現象。

  2. 測量結果錯誤,造成準確度不良問題主要並非標高,而是地圖憑空造成的地形。筆者所見識過的例子有二萬五及一萬把二九三八公尺的尾稜基隆山變成了三一四三公尺的百岳級岩峰,把二九九五公尺尾稜之雙子山基點硬是造出了個五十公尺的鞍部。(可參考五萬)

  3. 最新之地形變化及人為改變新的道路建設和林地墾植都可能是舊地圖所沒有的。而地形變動雖慢,但崩坍地有時會有劇烈的變化,如初見山大崩壁即是一例。總體來看,舊五萬可算是畫得最細心的,地形準確度也最高。但二萬五及一萬若無亂畫或測錯,則可有更高的地形精密度。以測量系統而言,二萬五似是抄自一萬(林務局),而五萬為聯勤所測,二者各有優點亦各有疏失。至於地圖上的虛線(概略路線)甚至林道多半是亂畫的,不要太相信其路線位置。

◆地圖整理

  實際定位時,地圖必須能讓人極迅速地讀取有關的地形資料,所以適當的黏貼是必要的。但為避免翻摺困難,可依行程分為數段來貼。影印時邊緣會有些微的扭曲變形,故影印及貼黏時需要一些技巧,宜多練習。

  對於新手或圖感較差的人,筆者贊成他在地圖上適度地畫出稜線或溪流或等高線。而在某些特定情況,筆者更建議一定要畫,詳見溯溪個論。但不論怎麼畫,絕對不能畫得太過量,否則反而會干擾視線。帶上山的地圖要以夾鍊袋或其他方式加以防水保護,放在腰包或其他好拿的地方,才能隨時隨地定位。

(二)定位程序

◆點定位程序

  1. 將等高線地圖之北方(上)對著指北針指示之北方。

  2. 依據前一次定位結果、行進速度、人為設施……等資料,大略猜測現在位置。

  3. 依等高線地圖所示,在腦中建立猜測點附近地形的"影像",比較並解釋之。

  4. 更換猜測點,直到腦中的"影像"可以解釋眼睛所見及剛才所行經的地形。

◆登山時之定位操作(連點成線)

  1. 隊伍出發前熟讀記錄及地圖,掌握預定路線。

  2. 依據登山口前的人為設施及地形定出登山口(定起始點)。

  3. 迴圈

  • 依以前的定位結果,每隔一段時間再定一次位。當行進到新的地形,如登上稜線或下至溪底時,務必再定位。
  • 如果先前之定位結果不能解釋現在的結果,或有任何不合理處,馬上尋求問題所在,修正定位結果。
  • 依據定位結果判斷行進方向和決定行程,繼續前進。

◆觀念及注意事項

  1. 小心指北針失靈!

  2. 並不是只有展望好的地方才需要建立附近地形的"影像"。如視野不開時,我們利用所走的稜線陡緩來定位,此時我們在腦海中想像的稜線起伏,不就是一種"影像"了嗎?

  3. 定位與科學或工程中之模型近似方法頗為相似,地圖提供了模型,但它也可能有誤差。如果我們沒有犯任何技術上的錯誤,卻仍有不能解釋之處,則可考慮地圖有誤之可能性。但切莫以此當做定不出位的藉口!若資料發生彼此矛盾的情形,則取其較確定者為判斷依據。

  4. 事前對預定路線的地形及林相等加以研究,上山時才能迅速的在地圖上找到其位置。如此定位才有效率。

  5. 起始點是每一次登山定位的根本,一定要定得準。

  6. 隊伍休息之處並不一定是定位相關資訊最多的地方,如果只在休息時才定位,就無法善用所有資訊,效率也相當低。較好的方式乃是在每一次休息定位之後,"背"下 即將遇到的地形,一面走一面驗證之,如此可使休息時之定位工作減輕甚多,且定位效率也大幅提升。若有不能解釋之處,還可考慮停下來研究一番。連續不斷的定位其實遠比每隔一大段時間重定一次要輕鬆,故養成隨時定位的習慣是定得準的唯一秘方。

  7. 休息定位時應在附近走一走,有時可找到展望更佳之處或發現其他有關的資訊。

  8. 不要讓你主觀的意願影響客觀的定位結果。

  9. 有些人雖熟知定位之方法,但實際上山時卻懶於操作,結果當他們需要靠定位來下一個重要決定時,才發現全隊竟沒人定位!希望各位都不是這樣的人。

(三)定位技巧

◆稜線縱走

  1. 剛開始學定位者宜由稜線定位入門,並利用展望好的地方練習空間影像的構建及比對。

  2. 鞍部及山頭是稜線上定位最基本的資料。山頭的高度,鞍部的深度,二者之間稜線之陡緩及走向變化,甚至山頂的基點或其他人為設施,都是最直接可以感受到或看到的。

  3. 縱走稜線時,我們翻越還是繞過山頭,何時支稜接過來、支稜走向為何,這些都是更精細地定位時可利用的資料。

  4. 當走在稜線上時,稜線是寬稜、瘦稜、甚至是兩條平行而相距十餘米的稜線,我們都可以輕易感受到。但對地圖而言,水平二十五公尺在二萬五也不過一公釐,故稜頂實際寬度並非可輕易由地圖讀出的。我們常用稜頂附近山坡的陡度來猜測是瘦稜或寬稜,這方法準確度應有八成以上。

  5. 培養陡感、爬昇高度感、水平距離感,是在複雜地形定位的基礎。

  6. 什麼樣的等高線密度看起來多陡?爬起來感覺如何?密到什麼程度時不適合走?這些感覺要牢記在心。要記得五公尺的岩壁在地圖上是畫不出來的!如果在二萬五地圖上出現斷線(因太密而繪不下)的情形通常就要下層植被配合才上的去了。

  7. 如果你沒有高度計,培養爬昇高度感就很重要了。背負重量、體能狀況、甚至心情都會影響感覺,所以要從經驗中培養高度感可不是一件簡單事!而下坡高差判定就更是不易了。

  8. 高度感在緩坡時無法奏效,這時要靠水平距離感來輔助。一般在水平的大路上速度是每小時四公里,但體能、負重、心情之類的因素,個人天生差異,路況、上坡或下坡等情況均會影響速度,要多些經驗才判斷得準。

  9. 視距和視高亦是頗重要之感覺,要找機會練習。注意天氣的影響,如晴天感覺距離都較近,而陰天則較遠。

◆溯溪

  1. 在溪谷中所見到的山頭及稜線,通常只是尾稜及凸坡由陡變緩的轉折處。除非是河床極寬,或所面對者為一凹坡,才能看到真正的山頂及主稜。假山頭及假稜線亦可利用為定位資料,但須有較好之空間影像概念及經驗。

  2. 集水面積是溯溪定位最重要的資訊。若欲能迅速讀出集水面積之大小,則可將溪流兩側之稜線及主要支稜以顏色標識(畫稜線)。一般而言,水量和集水面積成正比,初學者可多注意郊山溪流之水量,以累積經驗。但因水量亦和該地之天候與地質等因素有關,故在判定上甚需經驗。例如南部雨量較北部少,多崩坍地的溪流雨後漲得快但退得也快,高山岩質常易形成伏流等等是項,都是我們修正定位資料的依據。

  3. 有了集水面積和水量感為基礎,多數溯溪定位的技巧和模式都可在稜線定位的技巧中找到對應。只是稜線換為溪流,支稜換作支流而已,故以下僅就不同處加以說明。

  4. 溪谷局部不到十公尺的陡落即可造成瀑布激流等各種麻煩的地形,如果溪谷恰巧形成峽谷,就更難處理。故在溪谷中對於陡緩程度的感覺,會大大地不同於稜線。一般常犯的錯誤是高估了推進的速度。

  5. 溪流方向的轉折遠較稜線轉折激烈,地圖上所畫出的常僅是總體的變化,而表現不出細微的轉折。故判斷溪流方向時要額外謹慎。

  6. 一般而言,我們是靠支流匯入處(雙溪口)定出大略之位置,再依其他各種資料去定精細之位置,故對雙溪口的位置,一定不能錯失。當在看不到溪水處行走時尤其要小心!

  7. 峽谷的原始定義,亦是由兩岸山壁陡峭的程度去判斷。不過我們關心的常是峽谷局部的地形是否可通過,這應由圖示的溪床寬度直接推測,而和判斷稜寬的方法不同。

  8. 如同雙股稜線一般,溪谷亦常有分為多股之情形,尤其是在源流一帶,常出現一個大凹谷係由許多股平行支流共同構成之情形,此時對集水面積概念的應用,就要更小心些。

  9. 即使是寬達二十五公尺的河階,在二萬五上也只有一公釐而已,故河階除非面積廣大,通常不會表現在地圖上。

◆山腰

  1. 山腰和稜線溪谷最大的不同,在於其二維空間的本質。我們在稜線縱走及溯溪時,考量的範圍常只限於幾條一維的線,即使繞山頭或高繞瀑布峽谷,亦是本著這條線而思考。但山腰的定位卻要我們考量面的範圍!要完成這樣的工作,我們必須再學習判定高度的技巧。

  2. 在稜線縱走或溯溪時的很多技術,其實都可以輔助高度的判定,如經過支稜及支流時,即可利用其陡緩而定出高度。但最常用的技巧,乃是利用對面山坡約等高處的地形,如稜線的陡緩轉折之類,而判斷自身的高度。

  3. 山腰定位的技巧,主要是由自身高度判斷經過的支稜及溪溝位置,可說是稜線及溯溪定位技巧的綜合應用。

  4. 山谷大小的判斷是我們在山腰定位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因為即使從支稜到溪溝距離達到一百公尺的山谷,地圖上也可能看不出來,故我們不能單以翻過的凹谷數目為準,而要考量山谷的大小。最有效率的方法是先把注意力集中在較大的山谷,再就細部的小山谷一一考量。

◆郊山

  1. 一般初學者都是在郊山練習定位,可是郊山之地形常較破碎,故定位時要更加小心。但郊山常見的諸多人為設施,正巧又彌補此一困難。郊山產業道路的標示通常還算準確(車道不會有直昇陡上之情形,若地圖如此標示,必是亂畫!),故其之字迴轉或越嶺等均可引為定位的資訊。

  2. 山區的獨立房舍常以方形小黑點標示,寺廟則另以符號標示。這些亦可當做定位的資料。

  3. 郊山常可見到電塔及電纜,這亦是極佳的定位資料。最基本的應用是利用電纜整體的走向及越稜位置來定位,但有時甚至可利用表示電塔的小黑點(通常標得極準),而正確地定出所在點!

◆高度計使用

  無論多麼精確的高度計,都要有良好的校正,才能得到準確的結果。爬郊山時可先在台北盆地底將之校為二十公尺,上山時就可以得到相當準的結果。但爬大山隊伍時,平地校正仍會差上五十至一百公尺,故下車後仍要設法校準一次(小心,林道的高度通常是不可信的!)。有時我們雖確定地圖絕對高度標示有誤,但因其相對高度是對的,故校正時仍以地圖為準,以免常要做換算。

  因為每日清晨和午間的海平面氣壓不同,故即使同處一地,亦可能讀到差異頗大的結果。相似的情形有許多,如颱風來臨、鋒面或陣雨前後等。提醒各位氣壓下降時,高度計讀數會偏高;氣壓回昇時,讀數則偏低。行程中經過山頂等有確定標高的地方時,要記得校正高度計並換算先前有關高度的記錄。因為高度計的校正須有定出高度之能力,故各位最好能先學會判定高度的技術,再開始使用之。並記住不可過度依賴之!

◆日本地圖使用

  日本地圖除少數測量空白區域外,均是實地手繪而成,雖精準度均差了些,但從不憑空創造地形,故其崩壁位置十分可信。另外在古道位置方面,因係以高度計實測實繪而成,故準確度無任何新地圖可取代,可以直接用於定位。

◆航照圖使用

  1. 一萬地圖所提供之等高線地形資訊,大多數亦可由二萬五中獲得。但因一萬係為航照地圖,除等高線外尚能進一步提供地表植被資訊,若能善加運用,則可定出極精細之小地形。

  2. 航照圖的顏色主要有下列因素影響

  • 日照:同一張地圖可能有不同時間拍攝之區域,故偶有一塊黑一塊白之情形。如非日正當中時所攝,則往往可看到稜脈的陰影。

  • 雲霧:地圖上出現不規則形狀且深淺有層次的淡色區時,可能是拍攝時的雲霧所造成。

  • 地表植被:大塊的植被區域都會有文字標示,但標示不一定正確。次生植被區如茅草或高密箭竹海,以及箭竹草坡、崩壁等,其顏色較森林為淺。

  我們定位時利用的是最後一項的資訊,故要有足夠的經驗來分辨之。

  1. 利用航照圖定位是頗高級的技巧,筆者僅能提出二種時機:
  • 山腰路或其他情形,常可利用崩壁定位。

  • 高山草坡上可利用獨立樹叢定位。

 各位應可舉一反三之。

後記


  此係探討中程山學的系列嘗試之一,並非良好之定位入門教材,但應可做為進階參考之用。在文中所提及的定位技術,雖以中程山為主,但在各方面可能的應用,都已盡可能包含進去。若因筆者的才疏學淺而有遺漏錯誤之處,尚請各位多包含並指正。

謝誌

願以此文獻給提攜我的天狼群及下列諸位學長:
陳文翔、陳永龍、倪其彬、何英傑、賴育民、林學聖、葉大成、
盧鏡竹、傅子煜(依系級排列)

1994年12月NTWK初版,請尊重著作權。

~~~~~~~~~~~~~~~~~~~~~~~~~~~~~~~~~~~
發信人:rstsai.bbs@bbs.cis.nctu.edu.tw(hiker),信區:mountain
標題:有關以前那篇定位原理
發信站:交大資科_BBS(TueFeb2823:16:361995)
轉信站:phoenix!bbsroute!news.csie.nctu!news.cc.nctu!news.cis.nctu!cis_nctu

  我要談的是差不多兩三個月前的那篇post很抱歉隔了這麼久才提出補充,雖然那時只有kikika回響了不過很不巧的kikika的看法和我的原意是有些差距的,我很感謝kikika也能從這樣囉唆的東西中找出一些對她有幫助的東西並提出她的想法。

  我寫那篇東東的時候是抱著寫論文的想法去作的而不是寫教材,基本上那篇文章的重點就在對於「定位」這項工作的「方法」和「目的」,用一個理論式的觀點去剖析,整個理論部份是把"定位"和科學及工程中最常用的「模型」觀念結合,因此除非是理工科的很少人能看懂這些操作式定義有什麼意義,為了彌補這個問題我在後面也談了很多實務不過因為我沒有用教學式的寫法,大部份看過的人都沒有從裡頭得到什麼幫助這點我一直覺得有些可惜。

  基本上定位的學習方式必須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的「空間構築」能力比較弱,他們就要靠口訣和經驗去學習定位這就和我文中所提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不管silenos兄post的那篇到底是誰的作品,基本上那可算是一篇從口訣和經驗的觀點去看「定位」的文章我認為也很有價值,其實我那個時候把那篇東西post出來主要是要大家知道在目前以航照為基礎的地圖中GPS永遠也沒辦法贏過讀圖定位的老手!(地圖只是取樣的樹冠高度連成的它有錯是正常的局部地型不合也是正常的!)不論是對中程山郊山或高山這套技術都是很有用的一定要學,不過我也必須說聲抱歉因為我不知道非理工科系的人要怎麼下手學最快,這點SILENOS轉上來的POST是個可能的好方向。

  國內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定位的風氣所以就沒有好的定位教材,像那個在報紙上自稱為「溯溪專家」的我就很好奇他是用什麼教材去教社會人士的,我也很驚訝SILENOS兄竟然把地圖投影的東西都打字POST上來了,也許經過適當的整理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既有的東西整理出一份好教材來。

  網路的目的其實是要讓人溝通更容易,我們如果老是為小事而大罵對方不尊重自己的著作權反而是把POST變成誇耀
而失去使用網路的原意,我個人對學術網路著作權的詮釋是只要你不拿去出版只要你不是用它賺錢,你都可以自由處理我的文章,如果要引用請註明出處轉載亦然,我對現在大家搞的這樣非得要小心翼翼也覺得蠻可惜的,也許我們大家都少斤斤計較些就能共同創作出些有用的好東西來,各位以為呢 ?: )

leon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作者: swwang (是時候了......) 看板: CYMC

定位小技巧--稜線山頭的確認

(引自台大登山社嚮導教材,作者何英傑)

  1. 剛開始學定位的人,當他看到一個山頭,很容易循著方向,找出地圖上同方位的一個獨立標高點,確認現場看到的山頭。這種方式在單純的地形環境下固然適用,但是遇到比較複雜的狀況,可能會出錯。
  2. 定位山頭,有一個重要的觀念:山頭不是一個獨立的點,還包括向四方伸展的稜線,古人說:橫看成嶺側成峰。就是最好的寫照。舉例來說,從南湖看中央尖是尖的,從雪山看中央尖是圓的,這就是因為角度的關係,山頭四面的稜線各有不同姿態的緣故。
  3. 在山腰路上行進,通常無法見到自己所在山塊的稜線整體形貌,難以判斷自己的位置,此時可利用溪谷對岸的稜線或山頭來定位。
  4. 辨認稜線可由轉折點找起。轉折點在等高線地圖上可以判斷的出來(畫過稜線的人應該就能瞭解)。
  5. 通常稜線下降 500公尺以上,現場看來就會覺得高聳,五萬分之一的等高線地圖上每1公分下降超過200公尺,現場看起來就會很陡峭,而稜線   上的山頭,要與稜線高差100公尺以上才會有獨立山頭的氣勢。
  6. 產業道路與林道往往錯蹤複雜,定位令人頭痛。此時可利用繞過的稜線或對岸的稜線山頭輔助定位(原則同山腰路),而前人的紀錄也會有重要的價值。

補充(佩珍):

  定位過程是連續性的,應時時利用新定位的點確認過去的定位是否正確,這不但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需要邏輯推理的過程。只爬山或只看圖,都是不足的,利用爬山過程不斷練習定位技巧、累積定位經驗才是重要的。

  定位是嚮導、領隊必備的能力,但也是所有隊員皆可參與的,尤其在勘查中,個人對方向、地形、高度的判斷,與細微環境的注意能力都有不同,不妨大家互相討論。其實,常有人說:盡信圖不如無圖。也不無道理,當你練習到一定程度,會發現地圖並不一定精確,也是有許多錯誤,而前人的經驗(比方說,集水區面積超過**平方公里就會有水)也要看地點、看季節而定,定位的技巧,有相當成長的空間,特別是有志爬勘查或當嚮導領隊的人,更應自我要求的技能。


  定位的基礎在於熟練等高線的各種型態,建議初學者多利用郊山或大山(特別是後者)在稜線上對照山頭形態、稜線走勢、河川流向、...與等高線地形圖間的變化型態,訓練自己「看出」平面等高線的立體型態..並透過登山活動累積判圖經驗以及「山感」..

這是真的喔
其實新手也應主動參與定位
不論是自己準備地圖、指北針
或是湊在老手間聽與看

leon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信人: di (要的是什麼?), 信區: mountain

傷口照顧新時代新觀念------醫藥保健2000.04.21中國時報      ⊙許惠娥

  人是皮肉做的,受傷是在所難免的,重要的是如何做好傷口照顧,時代在進步,觀念也在改變,以下幾點是一般人常見的錯誤觀念:

  1. 保持傷口乾燥是錯誤的。
    當皮膚表層細胞游移增生時,若遇到結痂,則皮層細胞難以移動,傷口癒合時間變長。傷口上適當的濕度會加速癒合。
  2. 多塗樂水是錯誤的。
    以往傷口處理常是雙氧水、碘酒、紅藥水、紫藥水、黃藥水塗得七紫八紅的,但今認為這些消毒藥水,會破壞到肉芽組織,減少白血球活性。消毒是可行,但要迅速確實,馬上用生理食鹽水把這些消毒藥劑沖拭。
  3. 必用抗生素是錯誤的。
    除非感染已發生,不然不用抗生素,即使是局部的抗生素藥膏,也會影響傷口癒合,重要的是用生理食鹽水------沖、沖、沖。
  4. 傷口包紮包得密不透風是錯誤的。
    傷口的癒合,必須有「氧」,為形成膠蛋白所必需。
  5. 傷口必須每天換藥是錯誤的。
    傷口只要保持清潔,不需要每天換藥搽藥,因為換藥反而使傷口易受污染。
  6. 傷口馬上要縫合是錯誤的。
    傷口必須先清洗乾淨,移除壞死,若有污染,可放置鬆散紗布或放置引流管。

您(妳)是否有以上的「錯誤觀念」,若是有的話,應趕快更正,採用新觀念。               ( 作者許惠娥為成大醫院護理師)

leon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bbsjjlu (靜竹) 站內: Mountain

中國時報 2001.01.28

登高望遠 提防急性高山症

⊙譚健民

  趁著長長的寒假,國人到高原區的國度旅遊的機會較以往為多,偶爾會發生「高山症」的病症,在臨床上,「高山症」常發生於初次攀登高於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旅遊者,其主要形成原因是由於高原區環境中本身的低氣壓以及低氧氣造成。

  臨床上,「急性高山症」的症候群包括有突發性頭痛、頭暈、心悸以及呼吸困難;假如低氧狀況無法適時的改善,或登山旅遊者持續的攀高,則可能出現嘔吐、噁心、疲倦、腹脹、胸悶、精神恍惚甚至失眠的現象;此時罹患者會呈現嘴唇發紺、臉部浮腫,少數人反而精神亢進,甚至行走姿態不穩。

  這種「急性高山症」都在登山後二十四小時以內出現,但症狀可在一至二週內逐漸緩解或消失,因為此時登山旅遊者已經適應高山上的生態環境了。

  在計劃攀登高山二天前,建議開始服用小劑量的類固醇、鎮定劑或支氣管擴張劑,並連續服用至登山後第三天為止;或在出發前十二至二十四小時,服用Diamox(一種溫和的利尿劑,每天兩次,每次125毫克至250毫克),以便使得症狀發生率降至最低。

  此外,「急性高山症」亦有可能出現「急性肺水腫」及「急性腦水腫」的合併症,兩者都必須儘早作相對應的治療,否則便會有生命的危險,其中最重要的是立即將登山旅遊者搬運到三千公尺以下的地區安頓下來。

  由於缺氧導致「肺水腫」,臨床上會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痰中帶有血絲)以及胸口壓悶感等症狀。此時患者往往無法安靜地平躺,而必須採取端坐呼吸;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嘴唇發紺、神智不清以及排尿減少的現象。

  此時應即時給予充分的氧氣(氧氣流量每分鐘六至八公升),並絕對臥床休息。此外,還要注意保溫,避免再次發生肺臟的感染;如果情況嚴重,則應立刻將患者搬運下山至六百公尺處;如果症狀持續,則繼續往山下搬運,同時給予加壓氧氣袋,並在舌下含一顆Adalat(十毫克,一種血管擴張劑),儘快送醫院處理。

  急性高山症合併腦水腫並不常見,但可能導致患者猝死。這是快速攀登高山(尤其四千公尺以上)引起的急性腦細胞缺氧合併症。由於腦細胞急速缺氧,而使得腦血管痙攣以及血管通透性增加,進而發生腦水腫。由於腦壓增加,患者會感到劇烈頭痛、嘔吐,甚至人格變性、胡言亂語、神智不清,嚴重者還會因全身抽搐,最後逐漸出現嗜睡、昏睡現象,以致昏迷而死亡。

  因此,一旦急性高山症合併腦水腫發生時,除了應即時給予高濃度氧氣外,還要給予類固醇藥物,並儘快將患者移到地勢較低的地方(至少下降六百公尺),甚至送往醫院治療腦水腫,才能挽救生命。

(譚健民為中華醫院家醫科主任)

轉貼注:Diamox,翻譯名為「丹木斯」。

leon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信人: snowman (好啦!你很強啦!), 信區: mountain

以下摘自網路上的聯合報

     我們知道陽光中的紫外線對眼睛有害,紫外線依波長分為A、B、C三種,波長最短,穿透力最強,最易造成傷害的紫外線C,在大氣中的臭氧層就被擋下來了,而紫外線A在眼睛主要由水晶體吸收,紫外線B則被眼睛的角膜吸收。眼睛中的角膜及水晶體吸收這些紫外線,防止了視網膜受紫外線的傷害。

     在平時的生活環境中雖然有陽光就有紫外線,但是房屋建築物及街道的路樹等,會為我們擋去不少紫外線,加上不平的路面,無法有效反射紫外線,所以紫外線的傷害雖然存在,但並不嚴重,也在眼睛所能承受的範圍內。

     但是在遍地白雪的山上則不然,雪地是反射陽光中紫外線的最佳介質,晴天在雪地中遊玩,上有陽光中紫外線由上而下照射,地面上的白雪又反射大量的紫外線,使得我們的眼睛無處可逃,如果沒有好好的防護,則可能引起類似電光性眼炎(也稱為紫外線眼炎)的症狀,因為是在雪地中引起,故也稱為雪盲。

     在長時間接受紫外線照射後,會引起角膜及結膜的淺層炎症反應,角膜上皮細胞發生點狀脫落及破皮,因為角膜上皮細胞底下富含豐富的神經纖維,上皮細胞的脫落及破皮會使得神經纖維末端裸露出來,產生了疼痛、怕光、流淚、灼熱感,甚至眼瞼痙攣等症狀。檢查時可發現結膜充血水腫,瞳孔痙攣縮小。因症狀很難受,加上視力模糊,常常會造成
患者精神上極大的負擔,擔心是否會就此失明。

     此種症狀在1至2天內會因上皮細胞的再生而自愈,也不會留下什麼後遺症,只是角膜上皮的完整是防範病菌入侵眼睛的第一道防線,在角膜上皮有脫落破皮情況下,有增加感染的危險性,要小心處理。

     如果不幸碰到類似雪盲症的情形,治療處理上以止痛及防止感染為主,閉眼休息及冰敷可以減緩疼痛,儒能配合抗生素藥膏使用,更能防範角膜發生感染。

     預防雪盲症的發生,最重要的就是要佩戴能阻擋紫外線的太陽眼鏡,因為反射的紫外線無所不在,最好能使用類似蛙鏡般全罩式的眼鏡為佳。登山賞雪前有充分準備,才不會乘興而往,敗興而歸,也才能以明亮雙眼,欣賞難得一見的雪景。

leon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出處:印象工場論壇

根據中央氣象局石門地區潮汐預報

2005/3/12 星期六 農曆:02月03日

05:23 乾潮 -1.119
11:56 滿潮1.061
17:42 乾潮 -1.009

2005/3/13 星期日 農曆:02月04日

00:13 滿潮 1.061
06:05 乾潮 -0.979
12:30 滿潮 0.971
18:21 乾潮 -1.049

拍老梅海菜最佳時段

3/12 星期六 早上05:23~08:00 下午15:30~18:30
3/13 星期日早上05:30~09:00 下午16:00~18:30

好想去拍拍 ~"~
認識山水老梅->http://town.www.gov.tw/tina/

leon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計畫很久,開學前的茂林遊終於出發成行了,雖然,天公不做美,寒流細雨來襲...導致【紫紫點點】的紫斑蝶沒看成(換個人辦一下,看會不會天氣好啦~ m(_ _)m <~對不起大家!),不過,我覺得風景應該還不錯...,多納溫泉也很棒,夏天應該也蠻適合來此戲水的^^y!

  本次旅程共計16+1=17人,4+1部車,2/19早上從雲林科技大學校門口出發,走南二高下九如交流道抵里港,並在此與志卿會合,因為一早DELAY不少時間,所以抵達里港時,已經快到用中餐時間,所以便享用里港【有名的】趙壽山餛飩豬腳,到達里港老店後我才發現N年前剛退伍,178XT的學長曾經請我來這家店吃過,雖然這家店很有名,來吃的客人也是絡繹不絕,不過,大家吃後的感覺多是不好的評價...:(。

  用完中餐後,便駛往茂林國家風景區,門票,學生價每人40元,汽車不另外收費。

  在茂林國家風景區前拍完照後,緊接著抵達-【情人谷瀑布】,應該是枯水期的關係,水量很小,被大家嫌的要死 Q.O。

  此時,有一伙人沿步道往上走,抵達第二層的瀑布,並且與美麗的她合影,第二層瀑布便美麗許多了。根據資料指出,情人谷瀑布共有五層,但只能抵達第二層而已,改天希望可以再探看看。^^
1.第二層瀑布

2.第二層瀑布合影

  而另一群人,可能被初看到的情人谷瀑布嚇到還是怎樣(觀察隔壁人家在聯誼烤肉@@),而沒上來,只在情人谷瀑布前合影。

  欣賞完情人谷瀑布後,我們開往美雅谷,並在美雅谷招牌前合影,是美雅谷,不是"雅美蝶的雅美谷"喔~"~

  接著,便開始步行到美雅谷摟,沿途我覺得景色還不賴,因為起著霧,山區有著朦朧美感,也在半路一片漂亮岩壁旁合影,
1.孤獨的美

2.漂亮岩壁合影

  走著走著,很快便抵達美雅谷了,並拍了許多照片,
1.美雅谷合影

2.美雅谷合影_耍白痴

3.美雅谷毀損的吊橋

  若沿著溪流往上走,可抵達美雅谷瀑布,此時看來,若是豐水期來此,一定很壯觀。
1.美雅谷瀑布

2.美雅谷瀑布合影(此時...發生不幸,我的腳架放置不穩,相機摔跤...,幸好還可以繼續拍照 >"<~)

  再來,下一個景點則是多納吊橋,多納吊橋蠻高也蠻長的,有懼高症的人,要小心了...
1.開往多納吊橋時拍的

2.多納吊橋上合影

3.多納吊橋下方合影

4.雲霧繚繞的多納吊橋獨影

  看了看,時間差不多了,我們便去民宿check in,我們住的是【友生民宿】,以他便宜的價格,住宿(3間通舖)+晚餐&早餐,每人分攤下來只要483元,應該是很划算,因為還有些時間,所以先行前往多納溫泉探探,因為老闆說走路只要15分鐘就到,所以就走路下去...結果,發現車子其實可以抵達...開始被砲轟了 -.-~ (人家沒來過嘛~不要這樣),確定好整個環境後,決定吃完晚餐,就來夜泡湯^^,由於夜晚不好拍照,我們泡湯的情景,就沒用相機記錄了^^",雖然來之前,聽說有些人對多納溫泉的看法是蠻差的,不過我看了之後覺得還不錯呢~缺點就是怕人多而已。吃完飯,打完牌,泡完湯,喝小米酒後,大家便紛紛入睡了。

  隔天起床,用完早餐,部分人前往多納村附近的步道走走,並參觀了當地的多納國小。

  昨天的行程,走來應該是輕鬆,所以...有個小小的挑戰來了,那是【茂林谷、藍水潭】上的【茂林谷瀑布】,由於,來這邊的地標不是很清楚,所以,稍微提示一下,當你沿著路上指標前往【茂林谷、藍水潭】時,過了一座橋後,會發現很多叉路,但是又沒指標說明,此時只要開到底,再右轉,然後把車子停在左邊空地,就可以開始走步道摟!
1.茂林谷、藍水潭一景(很想下去游泳^^)

2.茂林谷、藍水潭合影(變色的樹葉覺得很美)

  步道走了一下子後,發現左手邊叉路有施工布條圍著...,秉持著雲科全記錄的精神,所以當然一定要過去看看了...,過去之後,發現有個很爛的木頭指示說欲前往瀑布需步行前往約30分鐘,這應該是原住民的腳程,我個人應該耗費45分鐘...,來回兼休息大概要估個2小時左右。
1.沿途要走施工中未完成的吊橋數座

2.走到沒吊橋可走,又發現沿路之字形上切時,終於抵達茂林谷瀑布摟~辛苦是沒白費的!^^

3.就是這個瀑布

4.瀑布前裝鬼臉(是誰作弊沒扮鬼臉呀?)

5.瀑布下的深潭,有路&繩索可以下去喔...

6.返途時,小胖差點摔跤,居然還擺個帥氣的POSE :D

  因為,時間還早,中餐隨便在茂林吃了點太陽餅、臭豆腐,玉米、土豆等後,便衝向旗津逛逛,吃萬三海產&吃烤小卷後便結束這次旅程了!感謝同學的捧場,旅途順利完成!^^~
1.旗津海邊合影

  下面是花費明細表,要退要補要自動 :D


leon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關山嶺山,南橫三星裡最易親臨造訪的一座,終於在第三次的拜訪下得以一見廬山面目,難道跟三星名字有關係,一定要來三次才可以完成嗎?><�”

  本次旅程原本安排是兩天一夜,卻在短短不到十分鐘的決定下改為一天一夜遊(事實上是22小時);本次參加成員有:林建谷、房福泰、陳昌賢以及我共計四人!特別要提的是這座關山嶺山是建谷的第一座百岳,終於成功被我們"騙"上百岳之旅,恭喜恭喜!^^"

  記憶中的行程紀錄如下:

0130 morning call
0200 從斗六出發
0240 到嘉義大林接林建谷
0640 抵達關山隧道,啞口看日出與雲海,於此居然巧遇陳昭宏老師以及研究所學長姐們,真是太巧了。
0740

出發登關山嶺山,記憶力果然不可靠..之後時間完全忘記了,關山嶺山單程約1.5KM,昌賢於快到0.5KM處,突感身體不適,於是先行下山回車上休息,其餘三人繼續往山頂出發,前0.5KM為一路陡上路線,0.5~1.0KM為稜線路線,走來最為舒服,然當日天氣不佳,且風勢過大,無法細細品嚐稜線之美,最後0.5KM多為攀繩攀岩,小心一點即可順利登頂。上山約耗費1.5~2HR,下山約耗費1HR。下山後,開車前往啞口山莊煮食中餐,餐畢,驅車前往栗松溫泉。

栗松位於台東南橫公路利稻附近,泉質為鹼性碳酸泉,泉溫約65℃。當地人稱為號(達大)布農語溫泉之意,栗松溫泉標高1,075m,新武呂溪北源支流溪谷中。利稻再西行,過摩天農場後五分鐘可在右手側看到一排有雜貨店平房,從平秀右側小路下3分鐘左右,約169KM右側有叉路,由此右轉下行至菜園工寮停車(產業道路崎嶇步行,請小心駕駛)再循附近小菜圃旁小徑而行約1小時後可達溪谷(回程約1.5HR)。此路均為下坡路,沿途地型陡峭不時須拉繩攀爬,欲前往請記得帶手套。一下溪谷,先涉過溪後循上游而行,十分鐘左右往對岸抬頭,馬上會背眼前峽谷溫泉壯觀美景震撼住。稍微觀察了一下此處地形,並沒有適合可以紮營的空地。

約六點回到啞口山莊,本想在此用晚餐,沒想到居然需要事先預約,所以只好買個飲料配零食先充飢一下了。><

回到斗六的窩已經是半夜12點左右,共開了500KM的道路,辛苦司機-阿福了。 ^^"

看照片:
1.啞口雲海

2.啞口日出

3.與陳昭宏老師合拍(我跟陳昌賢的專題指導老師^^)

4.關山嶺山登山口處

5.登頂關山嶺山

6.山頂上不太怕生的金翼白眉(有點胖QQ")

7.享用中餐拉

8.下栗松溫泉的菜園處

9.要到栗松溫泉是要溯溪(新武呂溪)的,天呀~~好冷!!

10.過了這片岩壁就可看到溫泉源頭了(新武呂溪有著跟砂卡噹溪同樣的湛藍溪水)

11.栗松溫泉面目








12.與栗松溫泉合拍

13.泡溫泉來罐溫泉加熱過的八寶粥真是絕配:D

leon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谷關七雄在中部也算很熱門的登山路線,等我回台中吧~我會一一親臨造訪的^^

排名
名稱
高度
入口
造訪時間與紀錄
1.
八仙山
2,366m
從八仙山森林遊樂區停車場上方靜海寺起登  
2.
馬崙山
2,305m
從中橫台八線36.2k右轉台電巷底起登  
3.
屋我尾山
1,796m
從大雪山林道31.2k下行起登 2005/07/16
4.
波津加山
1,772m
從谷關汶山溫泉飯店右前方起登  
5.
東卯山
1,690m
從中橫台八線谷關大道院右前方起登 2005/03/26
6.
白毛山
1,521m
從中橫台八線20k白鹿吊橋起登  
7.
唐麻丹山
1,305m
從中橫台八線26.65k右轉裡冷林道0.75k起登  

  關於谷關七雄的登山口更多詳細路線資料可以參考登山補給站的這篇文章

  預計過年想去先爬東卯山看看,參考了登山補給站的兩篇紀錄,應該很OK,希望年假可以有機會去。


探勘日期:93年10月4日 天氣晴
探勘地點:東卯山最新路況回報
探勘人員:李淵峰、黃肇璟2人

探勘情形:

  1. 台8線23K東卯便橋因重建中開車經過此處時請小心碎石路面,尤其下雨時更要小心
  2. 谷關大道院旁之第一登山口小車可上到最上面之第二登山口停車,路況尚佳
  3. 登山口而上沿途經過三個鐵塔之保線路路徑明顯好走
  4. 第三鐵塔後之路況較差,因較少人走雜草蠻高的,倒木多但不影響通行,幾處彎道處及路況不佳處均有新路線採直上且有幾處有繩條確保
  5. 東卯後山之崩塌處有幾處,在登頂前之崩塌處路徑較差需小心注意,但尚無危險性
  6. 東卯山山頂3個反射板安然無恙,視野也不錯,惟獨中午十分登頂較無遮蔭處可休息,可在回程路上幾處陰涼休息點休息吃午餐
  7. 請各位山友多多光臨本山,畢竟這是谷關七雄中唯幾處影響較少的山
  8. 約幾位山友10/8再探波津佳山之最新路況

  另一份行程紀錄如下:  

日期:2004/03/28
天氣:陰
人員:mori
0820 新竹出發。
1017 台八線25.15K處 谷關大道院 將車停放於此。
1036 由左側的衛生掩埋場的指標步行到達叉路口取右上行。
1046 登山口此處約可停四部車。
1108 谷關—天輪線四路26號高壓鐵塔,沿著台電的保線線而行路基寬敞明顯,但沒有什麼登山。
1121 路過一處大石壁1,路旁有不少的杜鵑和山櫻花綻開。
1126 谷關—天輪四路27號高壓鐵塔。
1137 谷關—卓蘭線25號高壓鐵塔。
1200 到達一展望點可清楚地看到白冷山和白毛山和大甲溪的河谷,遠方的應該是頭嵙山?一路上路徑成之字型而行,由登山至27號高壓鐵塔似乎繞了依各大灣,使得GPS上的直線距離忽遠忽近,不知道者以為走錯路。
1308 終於大石壁2,前有那一段之字型的高繞路,走起來有些枯燥乏味。
1321 過亂石堆,不一會爬上亂岩堆砌的導航板,見到聯勤內補321號基石。地面上已整平為水泥的平台,有360度的展望。今日雖然沒有下雨,不過還是有些霧氣,因此白姑大山、基隆山那邊已是霧茫茫的一片,稍來、鳶嘴這邊稍可看到,若天氣很好此山的展望應該是一等一的,可惜中部這裡的山頭我所知有限。
1350 天氣並非良好,不宜久留。在此午餐的同時亦有一豐原的山友登頂,順便可以向他請教這裡的山巒。
1545 到達登山口,下山途中又見到二位山友上山。
1600 谷關大道院取車回家。

leon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聽瑩靜說溪州大橋旁有花海可以拍,但是她不知道是什麼花,所以我就去攝影家手札的熱門景點論壇發問,得魯獅大大& angler 大大指點,該區附近有:大波斯菊、菊花和油菜花、向日葵等等,於是約了士賢禮拜日一起去拍花。但是,因為不知道確定地點,所以於禮拜六早上,趁著出太陽,便先行前往探路,從斗六出發,過了溪州大橋後在左右手邊便可以看到很多花田了,真是超棒的!^^

  到了禮拜日下午,便又跟著士賢一家人一起去拍拍摟!^^y

  不過,裡面基本上我只認識波斯菊&向日葵,其他花我就不認識了,如果有大大看到且知道這些花名,還麻煩回應一下,讓我長點知識。 ; )

  照片的話,就煩請來此看,挑了一些放。→ 彰化溪洲拍波斯菊,至於所有拍照的相片,請來我的相簿~2005_0129~0130 彰化溪洲拍波斯菊

leon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今趟跟建谷去了:

1.日月潭茶改場拍日出,順遊日月潭

  日月潭茶改場的景色真的不錯,難怪很多攝影前輩都會去那邊拍照,我們運氣也不錯,雖然一早天氣霧茫茫,感覺好像會"共估",幸好最後還是老天垂憐拍得不少美景。







  茶改場位於貓蘭山步道上,沿著步道再往上行終點為氣象站,可遠眺集集大山、水社大山等,我們也不錯,拍到群峰雲海的景觀~ ^^

  貓蘭山緊依日月潭畔,步道入口處位於國光客運日月潭站斜對面,明潭國中旁,可通往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及中央氣象局日月潭氣象站,全長約 4.6公里。沿途環境清幽、視野展望極佳,可欣賞滿山遍谷的阿薩姆紅茶園、台灣杉林及日月潭全景。登頂並可遠眺九份二山及集集大山,是日月潭觀賞日出的最佳景點。行走此步道需要一點腳力,但因分成兩段,可依個人腳力與興致決定走半程或全程,沿線風光明媚。 

  步道第一段是從登山口至半山腰的台灣省茶葉改良場魚池分場,距離約 3.3公里,高度約從海拔 750公尺至 850公尺。沿途可欣賞日月潭特有的阿薩姆紅茶種稙區茶園風光,如果清晨上山,還可在茶改場廣場上欣賞壯麗日出景色。茶改場是日據時代留下來的建築,東洋味濃厚,博物館內展示阿薩姆紅茶發展史,可自由參觀。  

  第二段是從茶改場至中央氣象局日月潭氣象站,距離約 1.3公里,高度從 850公尺至1005公尺。沿路遍植台灣杉樹,林相獨特,步道終點站為日月潭氣象站,是中央氣象局為收集全台不同海拔高度的氣象資料,在全台設立的四座氣象站之一,屬海拔第二高度測候所。其餘三站分別為陽明山竹子湖( 850公尺)、阿里山(2400公尺)與玉山(3800公尺)。 

(1)日月潭氣象站之晨


(2)日月潭氣象站之晨


  拍完晨景之後,緊接著從朝霧碼頭開始整各環潭之旅,沿途有:

(1)朝霧碼頭

(2)朝霧碼頭

(3)慈恩塔

  當然,其實還有很多景色,就請自行觀看相簿了。^^2.鹿谷麒麟潭

  接著中午時分來到鹿谷麒麟潭,當初會知道有麒麟潭是因為去年晚上去鹿谷看螢火蟲時發現的,當時是欣賞到麒麟潭的夜色,覺得很美,所以便下定心願一定要來此一遊,不過,白天來,有點小小落差。 ^^"

(1)麒麟潭旁的凍仔頂山拍老鷹

(2)麒麟潭旁的麒麟山拍全景

3.八卦茶園

  最後一站來到了竹山軟鞍八卦茶園,這是在攝影網站認識的...,不過,百聞不如一見,歷經千辛萬苦來到這...只能說超落寞的...下次有機會應該不會再來這邊了@@

(1)這就是八卦茶園..只有一畦而已 ><~

(2)我覺得太陽還比較好看

  以上就是此次攝影行的旅程,結論是...日月潭真的不錯,下次還要去拍拍^^ 想看精采照片可以到我的相片集看全部照片,或是到我的無名相簿看精選相片。

leon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